真相知道得越多越好吗?
最近闺蜜单位在搞选举。闺蜜作为一个非主动参与者成为陪跑参与了整个过程。
“我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只是一个陪跑的,可是当我身不由己地站到了跑道上,就由不得你信马由缰了。总要穿上运动服吧,总要热身吧,总要跑得不太难看吧,总要虽败犹荣吧?”
看着她被卷得有点疲倦的样子,我果断给她下单了一杯瑞幸,破天荒要了奶泡丰裕的卡布奇诺。
“天啊,你想破坏我的减肥大计嘛!”手机里传来她夸张却不失欢快的语音。我知道她现在迫切需要一点甜,特意逗她:“还给你特意加了糖哦。瑞幸瑞幸,讨个彩头。”
“哎,自从我被动被选,我发现我的人缘真没我想象的那么好,我也没有想象的那么云淡风轻,不在意票高票低,总而言之,我在意了。”
“你在意不在意你的工作呢?”
“那当然!工作可是我价值感和幸福感的源泉。”闺蜜说道。“可我发现,每个人都活在感觉里。对工作成效的感觉可以通过考核和kpi来量化体现,对认可度的感觉可以从桩桩件件具体的事务推进中大家的积极配合来体现,对存在感的感觉可以从重大项目的参与频率和关注度来体现。以上这些,过去我自认还是相当出色的,虽说人无完人,我也一直比较清醒,不骄不躁,可我确实理所当然地认为有了那些,足以证明我的人品了呀!可这次选举推荐,我的的票并没有想象地那么高。参选之前我就知道这只是陪跑,板上钉钉会落选。可是前几轮的推荐,我以为应该有的基本盘也那么的不基本,让我对以往自己的认知产生了严重怀疑。现在我看我周边以前很要好的同事,都不由自主会觉得他们怎么这么虚伪?我在意的、引以为傲的值不值得?有点伤心。”
没想到一向骄傲热烈如骄阳的她今天居然多云转阴了。诧异之余我迅速理了理思路,问她:“真的是陪跑吗?”
“当然了!这个很确定。”
“那如果你意外当选了,是不是很开心?”
“……那,那,那会非常糟糕。”
“这么说你理想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票数在陪跑者中最高!”我俩异口同声说出这个答案。
“现在呢?”
“三个陪跑者中第二。”
“啊?我还以为你没进入最终名单呢。这样的结果还会让你心生这么多碎碎念?甚至还上升到了人品、虚伪?”
“照你这么说,我矫情了?”
“矫情不矫情我不清楚,可至少你说的情况远比你刚才没说清楚前要好很多很多。我还以为你就一轮游呢。”
“不至于吧!”闺蜜抗议道。
“你们这么大的单位,你能从这么多符合条件的高管中被海选出来,已经足够证明你的认可度了。再者,这次推荐的人已经已知是陪跑的,或许还有很多认可你的人不想让你受这个折腾呢?这又不是项目申报,大家推的是最合适的陪跑者,又不是他们认为最能干、最受欢迎的人。咱咋能把“被推荐陪跑”和“人品”硬挂钩呢?你这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大甜甜这次怎么当局者迷起来了?”
我正越说越来劲,才发现电话那头没有声音了。摇了摇头,自嘲自己白费了口舌。微信视频电话就进来了。
“喂喂喂,光语音不能释放我此刻的心情,我要看着你的脸说话才过瘾。”屏幕上闺蜜活灵活现的样子和半个小时前听筒里那个丧里丧气的小女人完全不是一个画风。
“你嘴除了爱吃,还很会曰yue呢!以后你要多曰。你刚才说我把那件事和人品硬挂钩点醒了我。我一向很注意逻辑关系,这次就混淆了概念。而且工作中的自我感觉如果没有良性评价的参与,就会跑偏,直至进入自我膨胀的内循环。”
“大姐,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较真?这个世界哪有这么复杂?每件事你都要分析地这么透彻?”我立刻做出痛心疾首状。
“不然呢?这个世界本就糊里糊涂,总有人要清清爽爽呀!”
“大姐,你忘了今天几号吗?”我看着案头4月1号的日历,才发现,这几天,我一直没有把它撕掉。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