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见不善如探汤(一)

见不善如探汤(一)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4-04 11:05 被阅读0次

——《论语·季氏篇》学习之16-11-1

【原文】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白话】孔子说:看见善,就像怕追赶不上;看见不善,就像用手试探热水。我见到这样的人了,我听到这样的话了。

【思考之一】“见不善如探汤”,看到不善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为什么不善有这么可怕?

“如不及”,意思是如同追赶不上,指为善要汲汲以求。孔子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袁氏曰:“恒恐失之,故驰而及之也。”“如探汤”,汤,指热水,如同用手试探热水。指如果不把手迅速拿开,将会烫烂其手。《论语注疏》曰:“人之探试热汤,其去之必速,以喻见恶事去之疾也。”

“见不善如探汤”是从反面告诉我们,看到不善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就如同探汤一样的畏惧警戒。钱穆先生说:“如探汤,以指探沸汤,不速去,将烂其手。”夫子用把手伸到开水里,不赶快抽离,手就会被烫烂来比喻,见到不善的事,就要赶快离开,就像躲避瘟疫一样。《论语集解》曰:“探汤,喻去恶疾也。”恶疾就是指令人厌恶又难以医治的疾病,如古代的麻风病。

为什么不善有这么可怕?我们一般人都觉得小恶小善没关系。但古人认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周易·系辞传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行不积累,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恶行不积累,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 有位智者说:“洁白的、晶莹的雪花,一朵一朵落下来,从天空冉冉而降。每朵雪花,那么轻、那么小,谁能想像会慢慢覆盖大地、覆盖屋顶、覆盖树林,直到整个世界一片银白。我们的善念,虽然很小、很轻,但当它不停地生起,不停地生起,也会弥漫整个身心,成为皎洁的心,皎洁的世界。”而恶念呢?“刚开始出现恶念时,我们认为没什么,好像不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和混乱,是可以忍受它对内心的侵袭和污染。可是一旦滋养成比自己的对治力要大好多倍,没有什么是那个恶念对手的时候,我们就只能乖乖地做它的奴隶。所以,我们必须深知恶念的过患,应该像对待火一样。一点点火星,在森林里都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可能会引起森林大火;一点点恶念,可能也会烧毁我们的善行之林啊!”对于这些心念上的小善小恶,我们真的能做到心细如发,时时看护心念,努力止恶扬善吗?恐怕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

古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顺从良善就像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便如山崩一般迅速。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道德上的惰性,就是甘于做一个平庸的人,只追求眼前的利害得失。两种惰性皆因高远的人生志向和道义追求还没有在心中树立起来,所以为善去恶的动力不足。

朱子《集注》说:“真知善恶而诚好恶之,颜曾闵冉之徒,盖能之矣。”对“真知善恶”“诚好恶之”这两点都能做到的,大概也只有颜渊、曾子、闵子骞、染仲弓几个人能做到吧。第一他们对善恶分辨得清清楚楚。第二他们对于善会带来的好处和不善会造成痛苦有绝对的认知,这才成就了他们对善的喜好和对于恶的厌恶,才会让他在行为上对善就是争先恐后、如不及般的渴望,对恶是严防死守、如探汤般的恐惧。

【思考之二】我们是否能发自内心地为善去恶呢?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一个人越早具备这样的认知,人生的成就就越大。“见善如不及”就是求善,就是要我们始终以先进为榜样、思慕力追。“见不善如探汤”,就是避恶,是要我们认清“不善”,戒慎恐惧。德行修养最重要的就是能恒常的修善避恶。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就是要能对善恶是非分辨的清清楚楚,并且对善恶一定会引发的生命苦乐深信不疑,这才能让他对修善去恶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 要想根治这种行动和道德上的“懒癌”,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夫子说的“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把自己放到好人堆里,在良师益友的策励下,在良善环境的熏陶下,就容易生起向上效学的心。《韩诗外传》说:“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经常和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会有奋斗目标,就会德行增进;而跟落后的人相比,标准要求自然降低,德行自然就减退了。

相关文章

  • 见不善如探汤

    打算今早7点半准时吃过早饭从宾馆出发返回漯河,所以昨晚在宾馆停车时候,特意交代了前台及保安。 7点...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的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一个人常怀善意,通过不断的努力,必定会让自己的气质越来越好。 《增广贤文》中说:“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

  • 《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六篇“季氏篇”,本篇提到当时鲁国的政治情势的问题,也提到了德行、学识等方面的论说。 在上文...

  • 名句摘录

    1、人患志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 2、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从善如...

  •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21天/共270天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21天/共270天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

  • 论语·季氏篇16-12.13

    16.12[传统为16.11]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

  • 2022-08-01

    摘抄 【原文】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学习论语心得(16.11)

    【季氏篇第十六】 原文(16.11):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见不善如探汤(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en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