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职场生存策略(二)

职场生存策略(二)

作者: 朱昊写字的地方 | 来源:发表于2019-03-17 19:31 被阅读0次

    接上一篇职场的生存策略(一),今天说两点。

    四、从小事做起,总是超出老板的预期

    在职场上,你会发现很多人,小事不屑于去做,大事又做不好,到头来一事无成。表面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在最初通过一件一件的小事积累足够的办事经验和能力,到最后更不可能得到做大事的机会。而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本身就不喜欢自己干的工作,即使使劲装出很喜欢,很卖力的样子,也仍然是干不好。不信!你试试就知道了,做不好的,骗不了自己的。

    从取得信任的角度讲,老板对员工的信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长可短,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这并不是说时间长了就自然得到信任了,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考察,看你做事是否靠谱,考虑问题是否周全。如果你既靠谱又周全,那取得领导信任是迟早的,但如果是相反,那么这个过程肯定会延长,甚至可能永远也没有那么一天。

    因此,刚入职场的员工,得不到重用,只能做一些基础工作,几乎是必然的。相反,刚一上来就被重用才反常,要么老板是傻逼,要么老板把你当枪使,让你顶包。

    当然,有上进心的你肯定想缩短这一进程,那么你就一定要学会这个大招,叫做“总是超出老板的预期”。举个例子,看过《穿Prada的恶魔》这部电影的同学都知道,一开始安德利亚(海瑟薇扮演)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尽管自认为已经足够努力。这其中,老板吹毛求疵、刻薄寡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她并不是真心喜欢这份工作。

    最后促使她转变的,也仅仅是一个念头,给时尚大咖打工的机会来之不易,这是一份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工作,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有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整个人的精气神也马上不同了。

    于是她开始学着摸清老板的品性、习惯和工作要求。从提高自己的穿衣品味(毕竟是时尚公司),到提前打理好老板的生活起居,到帮老板记住所有酒会中可能遇到的名人的名字、身份,到新书上市前一天让老板的两个女儿读到《哈利波特》原版。这所有的一切,都叫超出老板的预期。老板对她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挑剔和不满,逐渐转变成了满意和惊喜。所以,当老板总是很欣赏你,对你充满期待时,你猜他会不会把更重要的事交给你。

    你看,真心喜欢一份工作并且拼尽全力做好,和你假装喜欢一份工作,然后假装努力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

    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像安德里亚一样,打理老板起居,操心老板孩子能不能抢先读到《哈利波特》,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范畴,你需要想的是如何在自己的范畴里做到更好。

    比如每个人都有写邮件的需求,同样是写邮件,有些就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易于理解,而有些就含糊不清、不分重点、文不对题等等。你看,写邮件这么小的事情,可考量的点就非常多,标题怎么起,正文如何迅速切入主题还不显得唐突,关键点是否表达完整,如果有插入附件是用Word格式还是用PDF格式,对方如果在手机上看你的邮件会不会变成一堆乱码,等等。

    没错,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很多工作和努力,如果不是亲身参与观察,别人是看不到的,而且别人也没有兴趣了解。但没办法,这就是一种牛逼的内核,这类人从来不靠别人的反馈、鼓励来驱动自己,他们从来都是自己想把事情做好、做到极致,很多细节、汗水别人看见,无所谓,这些是他们自己在意的东西。

    而另一些人,事情做不好就算了,还经常在客观上找原因,什么经济环境不好啊,竞争激烈啊,时间有限啊,人力不够啊,理由一大堆,就是不提自己能力不行。这就没辙了,事情做不好或者是做错不可怕,但是人一旦开始自我合理化,就会落入变傻和变坏的深渊,只要有一次得逞,就永远也回不来了。

    借用本山大叔的一张图。

    五、分析自己的能力类型,找到自己真正热爱也适合自己的工作

    上一篇里,从劳动报酬分配的角度分析了一下应该如何选择行业。这一篇,从人的能力类型的角度出发,看看究竟什么类型的企业更适合自己。

    人的能力有很多种,沟通能力,演讲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喝酒能力,应急能力,统筹能力等等。但总体上,我个人把能力分为两个大的范畴,偏向智商的能力,和偏向情商的能力。

    偏向智商的能力,比如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具体点,比如写代码,写报告,做分析,做产品,设计方案等等。概括起来,这类人懂业务、懂市场、懂需求,能把事情做好。

    偏向情商的能力,比如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具体点,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能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能事无巨细安排领导起居行程等等。概括起来,这类人“懂事”、会做人。

    这两种能力类型,没有孰优孰略,只有哪个更适合。

    通常来讲,市场化程度没有那么高的地方,比如国企、事业单位这类地方,“懂事”、会做人的人就比较吃香。首先,这类地方一般没有太多来自业绩方面的压力,只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干多干少一个样,而且多干容易多出错,少干一分钱也不少拿。其次,这类地方往往人员流动性比较差(这也是相对而言),经年累月下来各方利益盘根错节,稍不留神就可能触动某些人的根本利益。最后,这类地方一般比较官僚,等级森严,决策链条冗长,而且很多决策的方向往往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而是当值领导乌纱帽最大化,效率低下,留给个人发挥的空间较小,即使出了成绩,更多的归因于平台,很少强调个人能力的作用。因此,这类企业里的员工如果想要干得好,就一定要懂事,不说八面玲珑,也至少要做到会分析局势,察言观色,不轻易得罪人。

    最后再说一句,不是说所有的国企都这样,落后地区的国企和发达地区的国企,那完全是两个概念。发达地区的国企,有很多也越来越趋于市场化,用业绩说话了。反而是有些尾大不掉的民企,官僚作风却日甚一日。但总体而言,相比于市场化程度更高的民企而言,国企是有这方面倾向的。

    与之相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比如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类地方,懂业务,懂市场,能把事情做好的人就更占优势。因为这类企业,老板投资的都是自己的真金白银,企业要有利润、要能赚钱才能在市场上长期生存,在这类企业里干活,每天拍领导马屁,出工不出力,或者钻营各类关系是行不通的,或者说这类人占的比例会很低(毕竟不可能一个都没有),因为这类人的比例一旦高了,企业不可能好的了。

    因此,这类企业是要靠业绩说话的,尤其是一线部门,是不是能做好推广,做好产品,做好行业分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老板不会把没有专业能力的人摆在这些岗位上。

    但是,就算是这些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地方,既懂业务又懂事的人也无疑会更加吃香。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业务上的合作关系难免会掺杂一些私人的情感,每个人都愿意跟自己喜欢的人共事,老板也会更喜欢任用那些能为他人和团队着想的人。如果不是在业务上有绝对领先优势(比如牛逼顿),没人会愿意和不懂事的人打交道。

    总结一下,如下图:

    (媳妇手写)

    你看,通过懂业务和懂事这两个维度,可以把人的能力分配到四个象限,这个坐标系中的每一个点就代表每个人的能力值,跟这个能力值所对应的就是适合发展的企业类型。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懂事的能力值和懂业务的能力值都是正向的,但是懂事的能力值特别高,也就是特别会做人,那么可能去国企和事业单位工作更合适,但如果懂业务的能力值特别高,懂事的能力值一般般,那么可能进入民企或者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国企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既不懂事也不懂业务的人怎么办,没办法,哪凉快哪呆着去。如果不是富二代,除了熬年头混日子,混吃等死,我不知道这类人还有什么其他人生轨迹。

    今天就谈这两点,余不一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职场生存策略(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fp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