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商纣王无德不敬上神,因而失去了对天下的统治权。而这个权力随后又转移到了周室,因为周室有德。
虽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调符合人们的心理,但在历史上并非总是如此。有些异见份子总是会对这个论调产生质疑。可以想象,李硕也可能是其中之一。
根据李硕的研究,他认为德行问题可能并没有直接与商周更替有关。相反,这个问题可能仍然与人祭文化有某种联系。
根据李硕的猜测,一些考古证据显示,在商朝的某个阶段,出现了宗教改革的现象。
这段时间内,人祭文化中断了,某位商王似乎试图用其他方式来替代人祭。正是由于人祭文化的中断,商王室内部出现了纷争,甚至可能引发内战。
据史记记载,在某个阶段,商王更迭非常频繁,这似乎与此事有关。考虑到人祭文化的重要性,后来商朝的一次复兴或许正是因为其恢复了人祭文化。后商时代的君王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威,很可能会成为人祭文化的坚定支持者。
末代商王帝辛,即商纣王,无论是在历史记载中还是小说故事中,都被描绘为荒淫无道、无德无能的人物。但是,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只能因人而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根据考古资料,李硕得出一个惊人的猜想:相比前商和中商时期,后商时代的人祭规模更大。在纣王执政期间,人祭可能更加盛大,且很可能涉及到更多的商朝贵族。这似乎也暗合了《封神演义》中某些情节。
理论上,地位更高贵的人被天神接受的概率也更高。在前商朝大规模扩张时期,敌对部落或方国首领常被用作祭品,而在后商时代,商朝领袖们更倾向于献祭自己的家族成员、臣子和奴隶,
根据李硕的猜测,商朝内部可能存在大规模人祭的受害者,这一点不容忽视。他们最终与周室合流毁掉了殷商。
当然,我们需要更多的考古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设,并且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论。而现在这样的假设也只能算好事者的无聊癔想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