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三步:了解,信任,偏好。
第一,了解。有学员说,我想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的XXX。做100场活动,让更多人知道我,成为IP。然后,就可以做更多事情。
我说,不是先成为IP,然后再做事情。而是你一定要先做事情,有了“作品”,才能成为IP。
很多演电影的演员,其实是不大看得起总是参加综艺节目、但就是不拍电影的演员的。
为什么?因为参加综艺节目,留不下“作品”。一个演员,是因为作品,而成为IP,而被大家了解。
第二,信任。作为咨询公司,我为我的咨询、培训客户提供服务。那服务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我的标准是:因为这次的服务,下一次不管你出什么产品、什么服务、卖多少钱,他连内容都不看,闭着眼睛买。
因为他相信,不管是什么,多少钱,你都能让他得到的,远超他付出的。
这就是信任。你一旦让用户被人嘲笑傻,觉得不值,开始比较,你的信任就遇到了危机。建立信任,慢慢来,比较快。
第三,偏好。个人品牌的建设路径,走到最后,就是一句话: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一开始,觉得这人挺有意思。然后,哟,原来挺有才华。
最后,真不错,值得追随。对价值观的共鸣,人品的认可,而产生的偏好,是个人品牌最终的归宿。
第四、树立自己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每一个行业的优秀人才,都有自己聚集的圈子。比如商业评论网、虎嗅网等等,都是相关人才聚集的地方。
脱离具体的操作层面的琐碎事情,把你看待问题的眼光放得更高一些,更远一些。
在属于你的专业圈子里,在某一个领域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干货,可以帮助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行业影响力。
你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得到的知识,终究是别人的,不是你自己的。
只有你将学来的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心法,这些知识才会真正属于你。
第五、学习管理。
有些人不想做管理,当然没问题,你可以努力成为专家技术性人才。
但学习管理,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培养自己大局思维的途径。
学会从更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技术型人才过于纠细节的弊端。
但是如果你只考虑到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你的替代性是很高的。
一定要超越你的职位,要有开放的心态,避免职位给你带来的思维上的短板。
第六、分清资产和负债
裸辞炒掉老板、买奢侈品、一顿吃人均3000元的大餐,买一件5000元的衬衫,买一个50000的包,贷款买车....
这些看起来很酷的事情,其实一点都不酷。
这些”得到”的,是资产吗?不是。是负债。
你"得到"一件东西,是因为你已经付出了代价,或者未来要付出代价。
你得到的越多,负债也就越多。
什么是资产?“付出”的是资产。你投入可以得到回报的,叫资产。
穷人喜欢用来之不易的金钱,买“没用的东西”。
富人喜欢用来之不易的金钱,交换“各种资产”。
前者是买买买,本质是消费,越穷,消耗越大。
后者是换换换,本质是投资,越富,消耗越小。
你得到的多,还是付出的多?
真正酷的事情,应该是那些不容易做到的。
比如极致利他,付出不在乎有没有回报。
人性是利己的,做任何决定都希望对自己有利,看到回报。
你是得到的多,还是付出的多?
比如学会理财,获得房租收入、股权分红。
从纯劳动性收入,过渡到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
在未来,多做一些可以给自己积累“资产”的事情。
原文:刘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