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定格在他的脸上。
《海上钢琴师》里面最揪心的一刻,是大半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渡轮的钢琴师、一只脚快要踩到陆地的那一瞬间。一个楼梯搭在陆地和轮船之间,1900提着行李箱,走在楼梯上。突然,他停在半路。他就站在那里,站得越久,作为观众的我,心越往下沉。
走还是不走?
1900应该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站在梯子上的时候只不过是这个思考的一个结果。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问题会反复出现。是做这个工作,还是选择那个公司?是这个职业,还是重新开始?亦或者是,是留在家乡,还是换个地方?
我们都渴望有一次征途。
小镇青年想要更大的世界,城市少女想要流浪一番。在电话那头的马儿说,刚刚离开老家,回到了工作的城市。他说他有个表妹,前几年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民教师,在老家过着安稳的生活。马儿说,每次回家,都会听到表妹说要辞职,要出去工作。
在青年集体往城市迁徙的今天,留在小镇,成为了一个更难的决定。
城市,这个远方,究竟代表了什么?
中国城市的飞速发展,就像是在土地上作画一样。一年一个环的修建,一环接一环地扩张。在城市工作,代表着上升的可能,发展的潜力,能力的显示;在城市生活,代表着自由和浪漫,富裕和先进。社会制造的城市脉冲,仿佛把生活的美好向往都注入了刚劲铁骨之中。而还没有一头扎在这个愿景之中的,似乎被排在了最末端。
这个远方,竟成为了美好的代表。
几年之后,1900才说起他为什么没有下船。
当时,一整个纽约城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看见了无数的街道和无数的建筑。他说,我要去哪条街,转哪个弯,做什么选择呢?但是自己原本的生活就不同了,就拿那架钢琴来说,白键和黑键就那么多,但是在这个数字上却可以进行无限的发挥。船下的生活,不是他的。
那是他一生中离陆地最近的一刻,他和那艘船最后被炸药销毁了。
可是大多数人没有1900那么幸运:那么确信自己的归路。至少我清楚我自己,还走在寻找的过程中,还在坚定的旁边徘徊。可能,对于这个城市还是那个城市、对于回家和出发这个问题, 我思考的要早一点。从小学开始在异地读书,我体会到了那种宽松和自由感,大学在国外读,我品尝到了那种在异国文化中的流浪感。也许过早的经历的自由,反而让我对于自己追求自由的心看得稍微明白一些。
这个问题我会反复问自己,是要自由的形式,还是要真自由?
也许城市,是托起自己的梦想的唯一空间。也许乡镇,是自己理想安放的不二选择.....也许,我们在为自己打造一个姿态,一个不媚俗的姿态。
纵使我们都渴望征途,但并不代表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踏上征途。
谢谢♥︎阅读
我是Velynne,在这里分享写作、旅行、和其它的故事。喜欢请点击关注,阅读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