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影响分享行为?
1,认知能力 分享行为中多种认知因素的作用明显,如道德判断能力、原因分析能力、角色扮演能力等。有关研究 发现,认知判断水平较高者,其分享行为也多些。
2,同理能力
同理是人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的理解而产生的与此相一致的感情状态。同理能让我们在外部刺激与个
体社会行为之间建立某种联系,使分享行为成为可能。Fabes 等认为同理能力对社会行为的影响遵循
2
“移情-同理-亲社会行为”模式,积极的移情是产生同理心的基础,而同理又是对他人实施帮助表 现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条件,因此富有同理心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分享行为。
3,自控力 亲社会行为是指有利于别人的行为,例如安慰或救助某个痛苦的人,与人合作、帮助别人实现某个目 标等(谢弗, 2012)。个体本能是自私的,需要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才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者将自己的 利益分享给他人(Martinsson, Myrseth, & Wollbrant, 2012)。当自控失败时,个体自私自利的内 部冲动就会显现出来(Gino, Schweitzer, Mead, & Ariely, 2011)。研究表明,自我损耗会影响个 体的亲社会行为,更多表现出说谎、欺骗、粗鲁等不礼貌行为(DeBono, Shmueli, & Muraven, 2011), 减少假设情境中的助人意愿(Dewall, Baumeister, Gailliot, & Maner,2008)和利他惩罚倾向 (Crockett, Clark, Lieberman,Tabibnia, & Robbins, 2010)。任俊等(2014)研究自我控制资源 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发现,自我损耗使个体表现出更少的利他行为,且在分配决策中明显远离公平而趋 向利己。
有意思的是认知能力、同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是人比动物要强的能力,同时,它 们都与人的幸福能力密切相关。
有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分享可以带来幸福愉悦的感受呢?加拿大英不列颠大学的伊丽莎白都恩教 授,在全世界 50 多个国家,请孩子们报告,让自己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结果发现,普天之下的孩 子们都把和小朋友们分享玩具排在第一位。
我们到现在为止,谈的都是小孩,大人是不是正好相反呢?越不分享越开心?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 找到任何证据证明,不分享让人开心,反而,发现和孩子们的反应一样,分享让人开心。
Elizabeth Dunn 和她的同事,调查了 632 个有代表性的美国人,请他们报告自己的快乐水平,和他 们花在付账单上,花在自己身上,花在别人身上,花在公益事业上的钱的比例分别是多少。结果发现, 花钱在自己身上,并不能带来大的幸福水平的变化,但是花钱在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身上,反而带来更 大的幸福。
2000 多年前,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就明确的问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不若与人。与少 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