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的电影影响了两个世纪的人”。一般来说这种评语是在追悼会或者对死去已久之人的吹捧。但在活着的影视圈人物里,周星驰担当得起这样的评价。
童年的时候喜欢周星驰的电影,那是因为他的无厘头幽默搞笑。在那个物质远不如今天丰富的年代,看他的电影不需要去电影院喝饮料吃爆米花。有板凳、有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就足以让一家老小远离世俗,沉浸在他那小人物为理想而奋发图强的苦难事件,却能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情节。
随着祖国的强盛和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在GDP迈着台阶的同时,我们在为一场举世罕见的造富运动而狂奔。婚姻的前提条件必须男女情投意合双方自愿了,可万恶的丈母娘提出的彩礼条件又横空出世了;道路越修越好了,可现在又不流行走路了;食物越来越多了,可都选进口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才发现,为理想而努力奋斗需要莫大的勇气。我时常在想我为理想努力奋斗过吗?我似乎确实很努力很努力了,可我没成功啊!当身处一场全员造富运动比赛竞技场时,你的理想是什么这样的话题显得多么无聊甚至令人厌烦。
你在哪工作、你月薪多少、你是否有车、有房。这是理想世界之外的现实世界对于你的评价标准。如果你不接受,那么你就成了《局外人》当中的局外人。
在主人公没有当上女主角时,连她的父亲都觉得她是垃圾。在她父亲觉得她已经很努力了还没取得成功时,他觉得她天生不是干这行的料。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
还记得我十八岁的时候给自己定了个六年计划,打两年工存够钱了再去学两年厨师,出来工作两年存够钱了再自己开家餐馆。当钱存够了的时候出了车祸,于是改成只学一年。在厨校的时候为了练好刀工,总感觉学校提供的土豆太少,后来把报纸卷成卷切起了报纸。再后来觉得切报纸助益甚微,于是每天五点起床帮学校周边的餐馆免费切菜,切到八点再回学校上课。半年后觉得厨校虽然理论丰富,但实践不够,而且理论停留在一定档次,于是参加了成人高考填了个烹饪工艺与营养的专业。现实总像一个魔头玩弄着有理想的人,我第一志愿所填的那所民办院校,每年三十个名额都招不满但那年没招我。我却被第二志愿填的那家211学院给录取了。志愿之所以这样填是因为当时有非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不读的理念,第二志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最后我还是去录取我的学校报名了,因为只有初中学历的我那年正好踩在录取线上。一起报名的同学中情况和我一样的很多,这也不是他们的第一志愿。在我24岁生日前一个月的时候终于开了个菜馆,但四个月后菜馆所处的位置及周边都是一片废墟,没有得到任何赔偿,其中太多故事不能为外人道焉。
我的努力没有停止过,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公司,但我从一个曾经有几块钱都往银行存的人,变成了现在总是计算怎么还银行贷款的人。即使相信自己不久后就能取得胜利的果实,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责任与义务。夜深人静的时候不敢想这些,不然会失眠。
于是我们有梦想不敢再跟人提起,怕人嘲笑;我们在与他人道路背离之后又越来越孤独。一个人的租房出门最害怕忘记带钥匙、感冒发烧的小毛病也会跟同事说明天起来记得打我电话。这偌大的城市住在钢筋铁骨混凝土房子里的我们,关了灯,躺在床上,却像汪洋中的一叶孤舟。坚持太久后朋友圈里别人父母的笑容、房子、车子、老婆、孩子的一张照片可以把你的世界轰塌。
当女主人公获得最佳女主角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明天的自己!
那些曾经有梦没有坚持下去的人,他们为胜利者开心、那些正在坚持梦想的人,他们找到了信仰的依托、那些曾经一路风雨走来的成功者,他们缅怀着自己而欣慰。但孤独的我们都把这一切安放在虚拟的银幕上,因为有些事我不能对你们说,免得你们嘲笑。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拜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