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日知其所亡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述题整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述题整理

作者: 小木山庄的溜溜 | 来源:发表于2021-12-19 22:57 被阅读0次

【1】从经济产业升级和创新产业出现所带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论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性及重大意义。

1、国内发展要素禀赋和世界经济外部环境历史性变化。

2、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是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3、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

5、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经济大国,拥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国优势和制度优势。全世界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最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经济呈现显著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改革开放中获得足够的动能。

【2】从中国是国际政治秩序的积极维护者和建设者角度出发,论述中国和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在国际政治秩序变革方向之争。

1、中国是国际政治秩序的积极维护者和建设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新安全观,树立正确义利观,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始终主张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2、美国等发达国家要维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其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秩序,发展中国家被排斥在重大国际事务之外。

【3】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进行批判,并论述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趋同论”的错误在于:

1、割裂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在完全脱离经济社会形态的基础上,阐释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用以科学技术为标准划分的技术社会形态片面取代以生产关系为标准划分的经济社会形态。

2、运用描述经济运行过程外部现象的方法,错误地把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的极大变化当作本质,用现象的描述代替本质的分析,得出违背客观事实的结论。

3、混淆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社会制度上的根本区别。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受奴役受剥削的社会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1、当代资本主义难以自救。采取措施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但措施总是自相矛盾,任何不触及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改良都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能改变其根本性质。

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唯一出路。

【4】从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观点出发,论述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基本途径。

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2、弘扬革命文化。3、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1、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文化软实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沿着正确前进方向、发展道路推进改革,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文化领域的意识形态特点。

2、推动中国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党的故事)。

3、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承认多种价值观的差异和共存为前提,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文化的有益营养。

【5】从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出发,论述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指导性原则和方向。

1、马克思主义理论辩证剖析人与自然关系,深刻揭示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单纯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是有着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是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根本上是社会制度和现代化道路的选择问题。

2、马克思指出,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一个人作为有限生命体对物质的需求从量上讲是有限的,但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化需要确实无限的,人的高尚精神追求可以是无限的。因此,围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转变现有生活方式,在保障人的有限物质需求的前提下,引导人们从对物质的不合理需求转向对高尚精神的追求。

3、实现人类文明从自发发展向自觉发展的飞跃,需要我们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强调征服、改造自然。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4、解决生态危机、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在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完全变革,创造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述题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kla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