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爸出去钓鱼了。诺宝一个番茄钟结束,一本正经地跟我说:“关于晚餐的事情,我一定要跟你说说。”
“嗯!好,你说。”
“爸爸一定要这么说,难道我不知道吗?”诺宝明显很气愤,“再说了,我这个位置又看不到奶奶,他也不到我这个位置上来坐坐,就这么说。”
晚餐时,婆婆盛好了青菜汤,就让我们先吃起来,她则顺手刷了锅,盛了饭再过来。婆婆盛饭时,诺爸就对诺宝说:“你坐过来一点,那么挤,奶奶怎么吃饭。”
诺宝是背对着厨房的,奶奶刷锅,他可以听声音判断,奶奶盛饭 ,是真心听不出来的。
当时,诺宝移开了座位,给奶奶腾出了更大的空间,奶奶心疼孙子,一个劲儿说:“没事!没事!我够坐了。”
诺宝是奶奶一手带大的,跟奶奶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好。奶奶过来吃饭,他是一定会让出位置的,而诺爸的那两句话让他很生气,直说:“我会不知道吗?要他那么多话。”
这个事不光引出了他的生气,还让他联系上了前天晚上的事。
诺爸洗完澡出来,看见诺宝还在写着什么(其实,是在写《财富自由之路》的读后感) ,就直接“你怎么还没睡” ,大嗓门了一把。
诺宝说,他当时非常生气,躺下后,用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情绪,发现后背有一个地方是很痛的。虽然,他也知道爸爸要他早点睡,是为了他的健康,但他就是非常生气。
“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你需要妈妈做些什么吗?”
“你跟爸爸说说,让他不要这么说我。”
“好!”我满口答应。
表达完的诺宝,情绪平和了很多。他们父子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指出: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虽然我知道我不介入,让他们面对面冲突一把,肯定更有利于解决问题,但两次诺宝都选择了生气而没直接面对爸爸,转而向我诉苦,或许他觉得自己内在的力量还不够。
或许,可以让诺爸试试点到为止。
当我把以上文字发给诺爸看,发给一起学习的伙伴看,各个角度,各种声音给了我很多思考:
1.我的站位:朋友说从字里行间,可以明显感觉到我是站在儿子一边的,而且回忆并写下来时有情绪,认为儿子处弱势,想当拯救者插足父子间的事,没有做到全观守中。
2.教育观点的不同:诺爸认为教育孩子应该像《桃花心木》,既需要和风细雨,也需要狂风暴雨,我唱白脸,而他唱红脸。另外,他也觉得孩子应该接受更多的挫折教育。脑海中浮现莫子老师与他老公之间的互动,教育孩子,我们也完全可以和而不同。
3.我忽视的细节:诺爸说我应该多留意孩子一些细节,比如事件中的给奶奶留好足够的位子,又比如洗漱完台盆边满是水渍等。这让我想起诺宝上早教班时,由我陪着,才两周岁多点的孩子坐不住,在小椅子上扭来扭去,小脚难免会踢到旁边的小朋友以及坐在后面的家长。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会什么也不说,选择让开,给他留足了空间,而旁边的那位家长也是什么也不说,但他会伸手把孩子的小手小脚放到该放的位置上。
4.交流方式的引导:《陪孩子终身成长》说,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自与父母的各种互动。我虽然想到父子俩面对面更容易解决问题,但却答应了孩子帮他与爸爸说,实际是扼杀了孩子一次成长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