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建议我说小A听起来没温度。
今天给她想了一个新名字:小雨。
昨天在文章里提到的,
关于写作业到底是谁的事情这个话题,
我深有感触。
那天,小雨拿着卷子,接完家里打来的电话。
脸上的表情,在我的记忆里特别复杂。
小雨先说了最擅长的英语,永远的99分。
她的期待换回了一句,嗯,数学呢?
可怕的数学……
挂完电话,回头看我,
失落,失望,愧疚,想哭但忍住。
这是我看到的,
大概还有我看不到的,比如害怕。
当时,我问她:
“书是是谁在读?”
“我”
“试是谁考的?”
“我”
“看到分数以后,你的感受是什么?”
“此处省略一千字”
“那为什么是你家人生气?
而你的这些情绪为什么是因为家人生气,
不是因为你自己?”
小雨:“不知道”
分数,老师对待这样名次的态度,
这给小雨已经足够的惩罚。
回家后,等待的不是解决方案。
没人告诉她,成绩这样该怎么办。
可能也没人注意到,
她其实有值得鼓励和期待的科目,
英语对她来说很轻松,但她并不知道。
正面管教里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很好的解决自己与家人、与老师、与同学、与自己之间发生的问题,那他会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担心自己的学习。尤其是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
我一直学习正面管教的青春期课程,
后来发现,等到青春期,
再去解决与孩子之间的问题
为时过晚……
因为你与孩子之间有一堵墙。
而每一个健康的孩子必须经历青春期,
他们要突破现有的孩子的形象,
他们要去探索世界,
更要探索在这个世界里,
他们到底有几斤几两。
他们要知道,“我是谁。”
如果没有在这堵墙筑起来之前,
把该教会孩子的社会技能教给孩子,
那么,就算考了第一,然后呢?
之前说到正面管教的这两个观点:
1、成绩好的孩子性格品质不一定好
2、性格品质好的孩子成绩一定不会差
(此处的性格品质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综合素质)
那么这是第三个观点:
成绩不好的孩子,一定在综合素质上,
有所欠缺。
比如认识不到自己的能力,
比如依赖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和世界,
比如不知道怎么面对错误而说谎(然后每况愈下)……
所以我决定,
给小雨做一次正面管教中的测试,
然后进行系统的训练。
因为我看到过她闪光的样子,
我要让她也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