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是:时间用到哪里,哪里就会开花结果。昨天晚上的正音诵读学习,让我对这一句话深有感受。
参加阵营诵读学习有一段时间了,可是每次打卡我都弄到最后。因为我感觉这一速度打卡就是一种思想负担。不是那么自然,不是那么随意,也不是那么积极。这大概是源于内心里的一种抗拒吧,也许是自己感觉不到的是一种不情愿,不太喜欢不太积极。那综合在一起来说,就是对这个内容不努力。
因为昨天晚上的学习是实践课,每个老师读学而篇中的5章内容,然后老师点评。
我是第2个读的老师让我点评第1个,其实本来第1个点读的很好,我给他说的不是都是不对的。很尴尬。
老师让我读,我读过以后,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读,为什么就你在那里?我也说不出。比如:述而篇第六章的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岳老师说为什么”志于道”重音在“志”,是感觉到“志”比较重吗?
我没有回答,而是说:重音在“道”吗?老师说:我没有回答。
其实我平时读都是重音在“志”,是否感觉“志”比较重要没想过。一句话还是对老师的授课没有特别领会。或者说根本都没有好好学习。
也让我忽然感觉到读经典的不同,读经典要注重经典的义理。根据经典的义理来读轻重缓急。其实经典也跟我们平常说话一样,也是有抑扬顿挫的。问题是首先要理解了义理才能按照轻重缓急读出经典语言的抑扬顿挫来。不懂乱读会读出来会让人笑话的。
不知为什么,我这一会儿在写简书回忆上课老师给正音的时候,忽然想起来我在上幼师时,第1次老师上语音课给我纠正平舌翘舌音时的情景。那么难的问题我都可以矫正了,现在这个问题跟那时候的那个问题相比较起来,这个问题小多了。这样想着,反而我也不害怕了,我反而放松了。
——不下功夫是得不到好效果的。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今天的打卡我就提前了,我也改变了方式,首先听岳老师的诵读示范。然后再打卡。这样我的心也定了许多,也不再着急了。我读完一遍述而篇再看时间,10分钟多一点。自己一点都没感到慢,反而还感觉到是不是有点快了。
之前总是感觉用时间太长,然后一看时间还很短,只有9分钟的样子,那是因为焦虑,心不定,短的时间也觉得很长。让自己的心定下来的时候,把心沉浸其中的时候,也就不感觉时间长了。
好了,松静自然,沉下心来,攻攻自己正在学习的正音诵读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