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今天有幸听了一讲关于《了凡四训》中的福德与智慧,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兼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王雷泉。家里有一本《了凡四训》精装典藏本,木暮评注,2018年年底入手后只读了“立命”、“改过”和“积善”三章,至于第四章“谦德”,所谓“举头三尺,决有神明”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袁了凡的立命之学,主要总结人生经验的诫子文,行事、明理、治心是书中的叙事脉络。从义理之身升华到法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原来的所有,就像昨天,已经过了,以后的所有,就如今天,刚出现。做到如此,就相当于你又重生了一次,拥有了仁义道德的新生命了。听曾仕强大师讲《易经》,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再结合儒家思想:人应发挥主观努力,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培养身心,完善自己。
说起家训,比较有名的是《颜氏家训》、《温公家范》、《袁氏世范》和《训儿俗说》。晚明著名居士、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袁了凡亲手编订的《训儿俗说》,将心性修养工夫与日常生活和礼仪融为一体,很值得一看!
书的后面附录了了凡四训功过格,列举了“记功”和“记过”的明细,这应该是最好的“自省”方式: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他提倡我们要积德、包容、和气,并且珍视自己的精气神。做三千件好事后盼来了他的儿子天启,后来又考中了进士。我命由我不由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