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知道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储爱槽,也都了解到了爱是从幼年时期获得的,所以我们在获得爱之后还应该明白如何分享爱,给予爱。
阿诺常常会感觉自己的女朋友好像永远长不大,恋爱前期会觉得这样的女生特别可爱,小鸟依人的模样让他朝思暮想。可惜交往已经三年了,他觉得女朋友好像一直没有长大一样,总是像个小朋友,这种依赖让他很累。
比方说:以前他每天清晨和晚上都会打电话给女朋友说早安,晚安。只是现在工作越来越忙,可能就会顾不上这些。所以女生提出了分手,给他的理由就是:你已经不再关心我了,你不那么爱我了,你现在只爱你的工作。
阿诺感觉特委屈,因为只要工作有空隙他就时刻惦记女朋友,遇到女朋友喜欢的衣服啊什么的他都是尽可能买给她。而且好像工作忙完一休息第一件事就是给她打电话。只不过女朋友的回复总是冷冰冰的。所以这让阿诺特别痛苦。
阿诺跟朋友说,他知道这些肯定都是女朋友的气话,他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女朋友要这样对他,好像因为没有每天的问候就一定要分手一样。
好像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里也是有的。一些女生会因为每天都能收到早安晚安感到特别欣慰。而且谁不会希望有这样一个每天关心你的男女朋友啊?
可惜现在这个就成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因为阿诺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了,他能给女朋友的爱已经都给了,为什么女朋友还是会没完没了啊?所以阿诺觉得她在向自己索取更多东西。
互道早晚安这个形式,如果你做不到就说明你不够爱我。例如情人节,七夕,生日,各种纪念日男生都会买巧克力、鲜花给女朋友,这在女生眼里就是一种爱的表达。
你给予我的东西才能证明你对我的爱,可能时间一久,或者工作太忙,男生可能会忘记,这就会被女孩子误解为你不够重视我,因为你以前会记得,以前做得到,你现在为什么做不到了?这个过程你就没有考虑到我的需求。这是女生的想法。
而男生会认为我现在都已经那么忙,为什么你还对我要求那么多,你不理解我的辛苦就是不爱我了。
而我在前面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弗洛伊德说过
“关于爱的定义之一就是两个人要相互理解,单纯从事例上面看他们不能很好理解对方”。
其实每个人都有需求,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也就是从内心自我出发去思考,这是人的潜意识和直接本能。
我有这个需求,我要这个东西去丰富我的情感,而且发展在特别亲密关系上,这种情况就及其直接,更显得理所应当,因为我们存在亲密关系。
只是在我们旁观者看来,好像这种形式也没有特别不合理的地方,而这种情况如果合理,那阿诺就应该给她。
“恋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对等一样的,这是由于他们自身的不同所呈现出不同形态。”
当然生活里还有这样一种恋人,他们没有这种每天都互道早晚安的习惯,而可能只是一天甚至一周打一次电话或者约会。
这也是双方都比较认可的相处方式。不过可能这会出现在恋爱平淡期。而每天都联系的情况就只是在热恋期会出现的现象,一过热恋阶段,好像这种爱的表达频率没有之前那么高。
其实在我们看来,这些情况可能并没有代表两个人就不爱了,只是每个人表达爱情的方式不同。所以这个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
“彼此相爱的时候,在付出和给予的过程中,什么程度是我们都能接纳的。”
而之前的事情出现情感危机的原因就是一方要求的爱超过了对方能够给予的限度。所以男生认为女生无理取闹,而女生认为理所应当,这样就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
那为什么会这种问题出现呢?其实大多数女生还是会希望男生能够像父亲一样保护她,呵护她,给予她更多的爱与安全感。
只是异性之间的爱特别是同龄人之间就是相互平等的,如果这种爱情里存在父辈的关爱,以及兄长般的呵护,这份爱就有了更多的含义。
我们也常常聊到一个词“恋父情节”或者“恋母情节”,这个词就很完美的诠释了很多人在选择恋人的时候会依照自己父母的影子去选择,所以之前的女生可能就是这种情况。
当然如果双方和谐,一方要,一方给,这样的恋爱甚至婚姻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一旦一方对恋人的要求不仅仅是恋人,而是像父辈那样的关怀,要求更多容忍包容,那样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因为现在的多数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惯了,就算不是,家里也会有哥哥姐姐的存在。所以这也是一个特别的恋爱形态“两方可能都认为自己在家里被全方位满足,为什么你不能满足我或者我不能满足你那个什么父辈兄长一样的爱,我自己还需要被满足。”
以前可能因为家庭里兄弟姐妹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就能培养出一个特别的角色——兄长或者姐姐,他们可能在爱恋中会不自觉去照顾关心对方。只是现在的大部分年轻人没有了这样的角色体验,你要求他给时可能就困难了。所以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不平等。
阿k也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人,他第一个女朋友年纪比他大,好像后来他的女朋友都比他成熟。这就完全说明了他要的女朋友不仅是同龄人之间的这种爱和关注,他可能更需要年长的异性像母亲,姐姐那样的关怀。
所以后来他特别依赖女朋友,无时无刻需要她的陪伴。突然有一天女生对他的依赖害怕了,他就打电话问原因,女生才说他要的爱她给不了了。
可能女生一开始只想要恋人关系,彼此相对独立,有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如果你向我需求更多,我会觉得要承担更多责任,更多付出,这些已经超过了我的能力范围,所以我会想办法脱离这种束缚,中断联系。所以很多恋爱就是这样结束的。
我们常常会认为如果男孩子比较高大帅气,女孩要比较漂亮才般配。可偏偏现实却是,一个特别漂亮的女生或者好帅的男生找了一个长相很一般的伴侣。其实只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导致的。
我能给你多少爱?(4)外在可能很重要,但其实内心世界更需要被满足。所以在爱的工程中不是我好看你顺眼我们彼此喜欢就在一起了。真的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闺蜜A小姐,她的男朋友很内向,可是她的性格又很外向,特别喜欢跳舞,所以经常出去玩,但她男朋友却不喜欢。
按理说好像他们性格不一样,兴趣爱好也不一样,特别容易产生矛盾。值得欣慰的是闺蜜特别有爱的能力,所以她很用心地去理解男朋友的处境。
可能他是因为父母关系不太好,经常吵架,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长大,所以就越来越自卑,不喜欢参加任何活动,也没有关系好的朋友。
可能就这样形成了越来越内向的性格,所以她没有要求男朋友必须跟她同出同入,必须要进入她生活的朋友圈,依照她的生活方式。所以在发现这种距离时,她会思考原因,而不是一来就指责他跟自己不一样。
然后慢慢的帮助他走出困境,比如他不一定要跳,可以坐着静静的看她跳舞。只要他愿意为她作出改变就好,反正一切慢慢来。后来男生越来越开朗了,也和她的爱情越来越甜蜜。这里也能看出她的储爱槽里爱是特别多的存在的,所以她才能更好的去理解恋人。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
1.我能够分多少爱给对方?其实还是要看自己的储爱槽里有多少理解,多少尊重,多少关怀能够分给别人。
2.分手和吵架不能光看表面,其实这些现象背后都是存在彼此爱的获取、付出和需求之间能不能有一个平衡的问题。
3.恋爱双方互相能不能做到他需要你就能满足他,或者你努力满足他,没有抱怨的去理解对方。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而自愿付出的。
(自己感觉还是那个老问题:废话好多,不喜勿拍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