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故事。
我是一个农民,这个故事是我很小的时候听到的。有多小呢?这么说吧,就是在听睡前故事的时候听到的。很奇怪吧,就在刚刚,我突然就想起来了这个故事,这是因为我受到了一件事的启发。当然啦,今天主要讲那个睡前故事,“受启发的那件事”回头再写。
事先声明,这是一个黄色文明的故事,区别于黄色故事,也区别于蓝色文明。
说,有一年天灾突降,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洪水泛滥,用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水位涨到“电线杆的电线上挂苲草(一种非常常见的水草)。一个逃难的农民背了一褡裢的杂粮窝窝头趴在一棵大杨树上等洪水下去。跟他趴一棵树的,还有一个财主,怀里揣着十根“小黄鱼”(大小跟《文城》里那样的“小黄鱼”差不多)。
两个人在大杨树上安顿下来,惊魂甫定,农民拿出窝窝头啃起来,还吧唧嘴,舌头使劲搅拌着窝窝头混合着口水发出非常满足的吧唧声,刺激着财主脆弱的耳鼓。财主觉得饿得前心贴后背,于是放下架子,问农民借一个窝窝头吃,农民白了他一眼:今年天灾,问你家借两斗小米都不肯!现在想跟我借窝窝头了?!我也不借!
入夜,财主饿的饥肠辘辘,肚子里一阵咕噜接一阵咕噜,附和它的是农民入睡后的呼噜声,一声接一声,淹没了洪水的哗哗声。
次日,天亮,洪水还是没有散去。又渴又饿的财主只好下到低处去喝口洪水。他被呛的不行,剧烈的咳嗽着,爬到农民身边,满脸陪笑,说,大兄弟以前都是我不对,借我一个窝窝头吧。
农民:翻了个白眼,扭过脸去。
财主压低声音说,我给你一根金条,你给我一个窝窝头吧。
真咧?!农民不相信。
真的。财主摸出一个“小黄鱼”,递过去。抢过窝窝头来一阵猛啃,又一阵剧烈咳嗽,差点噎死过去。
农民拿袖口擦擦“小黄鱼”,伸进嘴里,用牙一咬,眼睛放光的看上面清晰的牙印。拿出一个窝窝头,高兴的啃着。
第二天,一个“小黄鱼”换一个窝窝头还在继续,洪水还在原位,不涨不退。
第三天,一个“小黄鱼”换一个窝窝头还在继续,洪水还在原位,不涨不退。
第四天,财主说,我还有七根,你还有几个?
农民:还有六个窝窝头。
财主:这样吧,我吃点亏,我拿七个“小黄鱼”跟你换六个窝窝头。
农民想了想。没事,我能挨饿。换!
第五天,财主紧紧抱着五个窝窝头。农民饿着,揣着十个“小黄鱼”。水不涨不退。
第六天,财主紧紧抱着四个窝窝头。农民饿着,揣着十个“小黄鱼”。水不涨不退。
第七天,财主紧紧抱着三个窝窝头。农民饿着,揣着十个“小黄鱼”。水不涨不退。
第八天,财主紧紧抱着两个窝窝头。农民饿着,揣着十个“小黄鱼”。水退下去一寸。
第九天,财主紧紧抱着一个窝窝头。农民饿着,揣着十个“小黄鱼”。水退去一米。
第十天,财主紧紧抱着树干。农民摇晃着,揣着十个“小黄鱼”。水还有两米深。
第十一天天亮,啪嗒一声,农民头朝下栽进半人深的水里,再没有露出来。
第十二天,财主爬下树,半米深的水里,农民的头掩埋在淤泥里,两只脚枝杈着,像大杨树梢顶上枝杈着的两个枝丫。
财主抬头看看树梢上的枝丫,一个是他趴的,一个是农民趴的。然后埋头在半米深的洪水里摸索着“小黄鱼”。十根“小黄鱼”,搁在没有饥荒的年月里,够他吃一辈子。
一顿一碗玉米粥,一个窝窝头,一碟咸菜,再滴两滴香油,能花几个钱?
……
故事完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小黄鱼”不能当饭吃。还是要认真种地,窝窝头才是能吃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