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谬误?就是那些听起来很有道理实际上没有道理的话。这就使得我们很容易被其误导,而使用谬误来说服他人的行为就是在诡辩。谬误的种类很多,现实生活中很难识别其原型,也很难碰到教科书般的案例。所以与其一样一样去背,不如主动出击,用手中的武器来让谬误现出原形,统计学就是这样的一柄利剑。
要想用好统计学,时刻注意三个词,样本、前提和概率。
我们先来看看样本。样本指的是可以正确反映总体状况的一部分个体。它有几个重要的特质才能成为合格的样本,一是同质,二是随机,三是大容量。
因为忽略同质而产生的谬误中,最常见的例子是幸存偏误。幸存偏误指的是由于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幸存偏误的本质,就是只采了成功者的样本,而忽略了失败者的样本。这样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因而无法正确反映总体状况。事实上,每个因为大有希望的项目而成功的人背后,都有着数不清的墓碑。当然,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多去墓地逛逛。
还有一个例子是预测错觉。预测错觉指的是那些满天飞的预言和因此声名鹊起的专家。社会没有约束他们的预测权利,没有人在乎他们预测错了多少次,但是只要他们预言对了两次,就会名利双收。而更糟糕的是,人们很相信他们的预言,无论是多么荒诞不羁!所以当我看到所谓的专家预测时,我都会去看看他曾经做过多少预测,预言对了哪些。我希望新闻媒体也可以这样做。
因为忽略随机而产生的谬误中,自我选择谬误是比较常见的。自我选择谬误是指忽略了随机性,过分强调某个类别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你在车站焦急地等待一辆公交车时,它却偏偏不出现,但是其他线的公交车一辆接着一辆。(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墨菲定律。)自我选择谬误的本质是因为我们自身作为样本的一部分,主观上会扭曲对一些事情的感知。有个笑话可以很形象的表明这点:一家公司通过电话来调查家庭中电话普及率,分析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没有一个家庭说没有电话。
因为忽略大容量而产生的谬误中,归纳法是个不错的例子。归纳法严格来说,其实不能说是一种谬误,它只是一种非演绎逻辑推理。但是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能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拿黑天鹅为例,如果你只观察了三、五十只白天鹅就得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那样本多少合适呢?这取决于总体容量。如果全世界只有百十来只,那这个结论就相对可靠。如果有几千万只,那几十只的样本就明显不合适了。
我需要提醒一句的是,大容量指的是,有很多可以反映总体状况的个体,是作为“可靠数据”出现的,而不是说有多少人相信一件事,所以这件事就变成对的,这就犯了诉诸公众的谬误。
接下来看看前提。前提是指这句话是在什么环境、什么场合或者什么条件下成立的。
因为忽略前提而产生的谬误中,最常见的便是赌徒谬误。我拿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随机抛了十次,都是正面,那么请问我下一次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会不会大于50%。直觉告诉我们:会。但我们仔细想想就知道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每次抛硬币的事件都是独立的,前面的结果不会影响后面的概率。每次事件都是独立的,这个就是前提。但是不得不说,现实生活中,大多事情彼此都是有关联的,只有少数的场合可能会存在独立:赌场、彩票或者书里。
还有一类是忽视基本概率谬误。这个可能理解起来有点困难。但是我很喜欢这个谈这个思维漏洞。现在假设有一个姑娘会对着她喜欢的人笑,现在你发现这个姑娘在看见你时,85%的情况都会对你笑,现在让你估计一下这个姑娘喜欢你的概率。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都大于80%。但是实际并不是,一个姑娘会对着她喜欢的人笑,但这并不意味着她对你笑就是喜欢你,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概率,那就是基础概率,忽略了她喜欢一个人的概率其实是很低的。当然,我们可以用贝叶斯公式来理解这个问题。
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概率。概率指的是一件事情发生的可能。
其实我们的大脑对概率是没有直观理解的。在1972年的电击实验中,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对于概率,我们必须要学习。但我们的潜意识(系统1)对这种事还不是很适应,于是就有了第一类谬误。
关于概率的谬误,我首先要说的是:忽视概率谬误。忽视概率谬误,指的是我们无法直觉理解风险。这个例子很好举,有两个赌博游戏,一个奖金是1亿,赢得概率是一亿分之一,另一个奖金是一万,赢得概率是千分之一。冲动总会将我们拉向第一个游戏,但是理智告诉我们第二个会收益更高。或许你觉得这个例子太简单,但是想想我们是不是在听完飞机失事后,会倾向于优先坐火车。虽然飞机失事率极低。
提到飞机失事的例子,顺便再举一个,这就是现成谬误。现成谬误指的是我们往往会把想象作为现实。比如我问你,飞机和汽车哪个更危险?直觉会告诉我们:飞机更危险。当然,事实并非如此,每年死于车祸的人远远多于死于飞机失事的人。
最后再举一个例子,零风险谬误。零风险谬误指的是,人们往往愿意支付过高的成本将风险降至为零。比如说,政府有一笔资金,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将饮用水的有毒概率从5%降至1%,另一种是将1%降至为零。从统计学来讲,第一种策略更为理智,但是测试表明,超过半数的人会选择第二种策略。这也说明人是很难保证理智的。
谬误是对人类理性的考验,思考这条路,没有捷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