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克制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想要达到某个目的,思考或行动不要看第一反应,而要等到第二反应
1.反思类的个人体验(自己没做到的)
当你刚开始觉悟,把某个理论当做目前前行的指路明灯的时候,有个比你高维的人告诉你说:这个理论不成立,已经被证伪了。
当你兴致勃勃开创一项新视野,很充实且乐在其中,也看到美好的未来仿佛在向你招手的时候,有个智者告诉你说:这个赛道已经到头了。
你会是什么心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是不是觉得句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心上,视为珍宝一样的东西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
和晨哥聊这个的时候,他给我看了几个《天道》的小视频,王志文和左小青饰演的电视剧。我说不上来原话,凭着经过大脑,仔细品味后记住了的一些话写在这里:
“杀富富不去,济贫贫不离。
你不要在求职应聘上浪费时间,学点有用的,什么有用就学什么。
知识是无用的,觉到悟到后做到才是自己的,才是有用的。
神是什么?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按照规律做事的人就是神。
弱者文化造就弱势群体,强者文化犹如武林秘籍,少且不易得不易学。弱者文化易得易懂易学,所以成为了流行文化。”
虽然天道的这几段话与解答我的困惑并无大的关联,但我也把自我矛盾的地方划开了一道口子。
所以警惕当今世界流行文化,是不是一种弱者文化。而且一旦接受了弱者文化,强者文化会遭到内心的抵触。
所以我在想,虽然不能确定我接受的是不是弱者文化,但如果是的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不是为我接受的弱者文化撑伞了?我不允许别的文化来入侵了?
2.佐证类的个人体验(自己做到的)
在我最开始跑步减肥的时候,有朋友跟我讲,跑步老的快,跑步伤膝盖(但从来不讲跑多少,什么样的人跑多少会容易伤膝盖)在我减肥吃健康减脂餐,营养均衡搭配食物水果,别人又说尽量少吃水果了。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啊 这样啊,那我刚听别人说完这样做是好的呀?到底哪个才是对的?
我突然想到晨哥一直主张的孔子的中庸之道。万事万物讲究一个平衡,过犹不及,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
等到我的第二反应出来,我再一次发现:任何理论都有边界性。一个没有边界,走了极端的说法肯定站不住脚。
如果一个从不跑步的我,突然每天跑5公里,就算忍着各种痛跑下来了,那必然伤膝盖。但我经过几个月锻炼后,每两天跑一次5公里,你还跟我讲跑步伤膝盖,那我肯定不理你。我自己去做了,这个过程中告诉我,我的膝盖很好,而且心肺功能,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可以无伤跑半马了。
还有朋友圈一个微商为了卖产品,说少吃水果(放着樊登的视频,配的文字与樊登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首先吃多少算多?成天把水果当饭吃当然不可行。那大众第一反应可能会被误导成每天吃个苹果,吃个香蕉,吃几粒葡萄(自己平时的量)都属于吃多水果了。还有不爱吃水果的看到心想,这下好了,也没理由逼自己吃水果了。
一个胡诌诌,一个毫无判断力
我的第一反应也经常是毫无判断力的,但对于这种简单一些的事情我可以做到等待我的第二反应,不轻易相信那些胡诌诌的。
《跃迁》里告诉我们: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最好的方式就是克制第一反应,等待第二反应。
对于庞大的系统,面对复杂一些的事情的时候,不要急于用第一反应做出结论。去思考,去查证,去联机思考,耐心等待第二反应。
附加一点自己目前觉得正确的结论:
任何所谓的“真理”都有边界性,在一段时间和一定范围内是正确的就可以拿来用。但没有绝对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视为真理的东西都会被后人推翻。正是如此,人类文明才会得以进步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