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
读《蒋勋说红楼梦》随想

读《蒋勋说红楼梦》随想

作者: 窗外的下午 | 来源:发表于2018-12-26 14:18 被阅读8次

        可能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一种感觉:看到某个人或者在某个场景当中的时候,觉得这个人在哪里见过,觉得经历过一模一样的场景,而这种感觉,仅仅只是那一瞬间,也许是抬起眼皮的一瞬间,也许是手指触碰的一瞬间,那一瞬间过后,所有的一切都变了,时间在人根本无法察觉的时间里改变了一切,那种感觉也就电光石火般地迅速消散了,即使过后再次回想,也无法找回那一瞬间了。

        我记得我很早之前就有这种感觉,我坐在教室里,抬头看了一眼黑板,就是抬起头提起眼皮的那一瞬间,那感觉来了。后来,也有过好多次。最近一次大概是我和元宝在一起的时候,他伸手来牵我,我在那一瞬间感觉好像好久好久以前,他也这样牵我,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天气,同样的场景,连他手掌上的茧在我手心里的触感都是一模一样的,所有的都是一样的,然而时间的改变,又把我很快地拉了出来。

        我跟我爸妈说,他们觉得可能是我做梦梦到过,后来我也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解释,那些解释都是理性的唯物的,当然,我不否认理性和唯物的正确性,但是生活中的人,不可能是彻彻底底的感性和唯物,也还是要有点感性和唯心才更美好更有趣。

        最近我在读《蒋勋说红楼梦》,宝黛相见的时候,黛玉心里在想好像在哪里见过宝玉,她没有说出来,而宝玉直接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他们一个是西方灵河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仙草,一个是赤瑕宫神瑛侍者,他对她有灌溉之恩,她用她一生的眼泪来报他的恩。作者给出了一种浪漫的说法,这一世的有缘,这一世的似曾相识,是因为我们来时,前世的记忆没有清除干净,“然后说我们是远别重逢,这种感觉忽然就会跟前世连在一起”。这样说的话,那我产生的那一瞬间的感觉,也不失是一种浪漫了,真好呀,我们远别重逢了。

        说到《红楼梦》,这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书。小学的时候读,我连很多字都不认识,更别说读懂,后来再读再读,去看红学研究,87版和新版影视剧也反复看了好几次,读着读着,也慢慢懂了一点儿。我记得我高二的那个寒假,我仔仔细细地又读了一遍,读得泪流满面。再到后来,每一次读,每一次的都有新的收获。

        我偏爱林黛玉,可能很多人不喜欢她的多愁善感,不喜欢她的小性子,不喜欢她总是哭,可在我看来,那是她的命注定了的,她的眼泪,是用来偿还前世恩情的,她的眼泪,流得理所当然。然而,她出众的才华,率真的性情,超然的情致,处乱世而不染,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的这些美好品质,更应该让人欣赏,她是这样的纯洁美好,也难怪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她是寂寞的,因为世人不懂,她又不寂寞,因为宝玉懂。

        元宝说我像林黛玉,可能是因为我也爱哭,从生下来到襁褓中,到后来慢慢长大,仍是改不了这毛病。我不喜欢因为一个人爱哭就说像她林黛玉,若爱哭就能像林黛玉了,那么这是将她贬低践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啊。元宝又说,觉得我也很有才华,但我自知我根本无法与她想比,我可以无尽地去增长我的才识,但我不可能达到她的高度。

        世间难觅林黛玉,现实里更需要的是如薛宝钗王熙凤一类的人,然而现实里始终有人相信着并追寻着林黛玉的境界,我不能说林黛玉是完美的,也不能说其他人不好,只是各种各样的人各自成长,最终长成了各种各样的人,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这就是世界,这就是人生。

        于我而言,《红楼梦》是一本人生的百科全书,不同的年龄阶段读,读出来的是不一样的《红楼梦》,不一样的生命体验。

我们这一生,都在探索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我想,人,还是要过得浪漫一些。

读《蒋勋说红楼梦》随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蒋勋说红楼梦》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eh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