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态树表的查找
对有序表的查找,如使用折半查找方法,是在“等概率”的前提下进行的,如果查找概率不一样,折半查找就不是最佳方法了。
举例:假设有序表有5条记录,且各记录的查找概率不等,分别为p1 = 0.1,p2 = 0.2,p3= 0.1,p4 = 0.4,p5 = 0.2,,则对此有序表进行折半查找,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但是,如果在查找是令给定值先和第4个记录(这条记录查找概率高)进行比较,比较不相等时在继续在左子序列或右子序列中进行折半查找,则查找成功时的平均查找长度为

由此说明,对于每个元素被查找的概率不同的情况下,折半查找不是最佳方法。
如果把权值越大的结点放到越靠近根结点的位置,缩短查找概率高的结点的查找路径,进而提高查找效率,但是构造这种最优查找树,时间复杂度非常高O(n3)。因此采用构造次优查找树的方法进行查找,这种树的查找效率很少低于最优查找树的3%,且构造次优查找树的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构造的核心时间就是,选出一个结点,使得它左右两侧的子数组的权值累加和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把这个结点当做根节点,递归地用刚才的左右字数组构造它的左右子树。
算法:
void SecondOptional(BiTree &T,Elemtype R[],float sw[],int low,int high)
{
/** 由有序表R[low..high]及其累计权值表sw(其中sw[0]=0)递归构造次优查找树T */
i = low; min = abs(sw[high]-sw[low]) ; dw = sw[high]+sw[low-1];
for(j = low+1 ; j <= high ; j ++) {
if(abs(dw-sw[j]-sw[j-1]) < min) {
i = j;
min = abs(dw-sw[j]-sw[j-1]);
}
}
T = (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
T -> data = R[i];//生成结点
if(i == low) T->lchild = NULL;//左子树空
else SecondOptimal(T->lchild,R,sw,low,i-1);//构造左子树
if(i == high) T->rchild = NULL;//右子树空
else SecondOptimal(T->rchild,R,sw,i+1,high);//构造右子树
}
举例:

wi为第i个关键字的权值,swl为从0到i个关键字之间的权值之和,
设wl-1= 0,swl-1 = 0

按照上面的算法,得到的构造次优查找树的过程如下:

构造所得次优二叉查找树如下图所示:

从次优查找树的结构特点可见,其查找过程类似于折半查找,若次优查找树为空,则查找失败,否则,先将给定值K和其根节点相比,若不相等,则根据给定值K大于或小于根节点的情况分别在左子树或右子树中继续查找,直至成功或不成功为止。由于查找过程恰走了一条从根到待查记录所在结点的一条路径,进行比较的关键字个数不超过树的深度,因此,次优查找树的平均查找长度和logn成正比。
二、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分块查找又称索引顺序查找,这是顺序查找的一种改进方法,在此查找法中,除表本身外,还要建立一个“索引表”,如下图

表中含有18个记录,分成三个子表(R1, R2, ... R6)(R7, R8, ... R12)(R13, R14, ... R18),对每个子表建立一个索引项,索引项包括两项内容:关键字项(其值为该子表内的最大关键字)和项指针(指示该子表的第一个记录在表中的位置)。索引表按关键字有序,则表或者有序,或者分块有序(分块有序:第二个子表中所有记录的关键字均大于第一个子表中的最大关键字,第三个子表中的所有关键字均大于第二个子表中的最大关键字,以此类推)。
因此,分块查找过程分两步:
1、确定待查记录所在块。2、在块中顺序查找
举例:
给定值K = 38,先将K依次和索引表中最大关键字进行比较,因为22 < K < 48,则关键字为38的记录若存在,必在第二个子表中,第二个子表的索引项的项指针,指向第二个子表的第一个记录是表中的第7个记录,所以从第7个记录开始进行顺序查找,直到查到r[10].key = K为止,若K = 29,从第7个记录查到第12个记录都没有比较成功,则查找失败。
由于由索引项组成的索引表按关键字有序,则确定块的查找可以用顺序查找,也可以用折半查找,若块中的记录是任意排列的,则只能用顺序查找了。
分块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为:查找索引表的平均查找长度 + 在块中查找元素的平均查找长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