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察言观象会意这一部分知识,老师在文章和讲课中多次提到,但是我目前只是停留在老师举的例子能听懂这个层面,具体在生活中如何应用还不是很清楚。因为这几天我都在琢磨着这事儿,所以观察和反思能力倒是提高了不少,遇事能够跳出时空,玩完了感觉蛮爽。
话说周三晚上,我和老公前后脚到了家,他问我“今晚吃什么?”我说“昨天剩了些萝卜炖虾,热热吃吧,我这不正好买了箱威海海蛎子,今晚要是不吃放冰箱里明晚吃。”老公很不高兴的说“这样成箱的海蛎子本身就周转的慢,到了明天还好吃吗?”“咦,莫名其妙啊,这海蛎子今晚吃明晚吃,咋吃不是吃,犯得着闹情绪吗?不要管他说了啥,且留心着他这样的情绪是想表达个啥意思吧”我心里暗自想到。
因为当家的有情绪,我能感觉到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是带着这样的底色,所以晚饭的气氛是沉闷的。我说了两件事想缓和气氛虽然没起作用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变化:以前对这种无名邪火我可是忍不了的,就是忍住了,表面上的风平浪静掩盖不了内心的生气和对老公的不满。今天没有,我的内外是和谐一致的,仿佛还有一个我是跳出来的,站在另一个角落里用心的观察着饭桌上发生的每一个细节。
“你知道今天立冬吧,立冬应该吃饺子。”瞧瞧,瞧瞧,老公敲黑板啦,说重点了呀。我也是“有心之人”,迅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回应道“啊,立冬该吃饺子啊。”然后赶紧脑补了一下:我对节气不是很讲究,好像我们家往年立冬也没吃饺子的习惯啊,今年怎么就改了黄历了呢?不对不对,不能这么想,李老师不是说了吗,我们要时刻绷紧时间这根玄,现在的老公跟一分钟之前的老公已经不是一个老公了,跟去年立冬时候的老公更是相差的十万八千里了,他今年有立冬该吃饺子的想法太正常了,我如果不适应是我的问题,需要立马转换思路跟着变化走。(哎呀妈呀,不知道我这一系列的脑补,脑区里面该亮成啥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56784/3898480040d32830.jpg)
顺便反思一下,不管别人有没有不合理信念,先要保证我自己没有,“我的人对了,我的世界就对了”。学心理学不是为了改变别人,而是先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关系,最终才能去影响或者改变他人。
有了“察言观色会意”(不知道我这算不算)的意识,人是处在旁观者的位置的,情绪的波动少了,理性的应对多了。周四下午我微信老公“晚上吃点啥”?他回“吃啥也行”,我回“随便是最高的要求”,他回“煎蛋,省时省力”,我回“恩,好的,只要有要求,哪怕是吃海参鲍鱼,有了明确的方向,都好办”。嘿嘿,这都过了一天了,认为很理性的我到底没忍住还是表明了一下自己的态度。
哼!不就是想吃饺子吗,明说啊,我又不是你肚子里面的蛔虫,不说谁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