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了两个肉粽,将近中午录了一段歌唱和祝福音频分享,午餐是一盘空心菜、一碗番茄鸡蛋汤、一盘昨晚没吃完的青椒炒火腿。妻将分娩,母亲前来一起照顾,一日三餐和家中卫生基本都由母亲承担了。已记不清多少年没和母亲一起过端午了,将为人父之际,忽又成了“幸福的娃”,可谓幸福成双。
下午得空,止不住感慨翻涌,便想深入回忆一番起这些年过的端午。
去年怎么过的端午,竟不记得了,大约是自己独自在小区外的店里吃了一碗饺子?前年则是在江西新余,怎么过的也不记得了。都没留下半篇文字,一张图片。
大前年是在深圳,竟有印象:书院策划、组织了一场“端午祭屈原”活动,很多人参与。
不由感慨:仿佛在书院已是很多年前的事情,细数来也不过是大前年而已。
第二天放假,我还和二弟定中、三弟云霄第一次去登顶了“鹏城第一峰”——梧桐山,并留诗一首:
《梧桐行》
端午登梧桐,飘飘三豪雄。
久慕此山秀,鹏城第一峰。
青天白云飞,幽谷溪淙淙。
蝉噪心愈静,烈日任当空。
不爱柏油路,喜穿陡棘丛。
御风凤凰台,对弈凉亭中。
向晚临绝顶,云海卷天宫。
落日染归路,吟醉晚霞红。
2017.5.30
再往前,就是2016年了。这年端午过得最惬意:当时在东莞塘厦,和正德国艺院以及深圳绿色磨砺教育总部的许多师生家长一起,去明珠禅寺游了两天学。
当天中午到,下午我们就去漂流。我还从来没有漂流过,对传说中的漂流充满期待。不过有几位家长孩子不敢或不能漂流,于是我只好留下来陪他们。于是我只好站在一旁看着一群又一群家长、孩子与老师换上红色的保险服,跨上可爱的漂流船,表情或紧张或兴奋或故作轻松,最后多在一片尖叫声中出发,冲向哗哗的激流中,消失在我干瞪的眼睛里……
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没有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漂流。所以每次唐老师出游归来,又跟我谈在哪里哪里漂流了,如何如何痛快,而我又可能去不成,我就有种立马拿块布把面前这张嘴堵住的冲动……
这次游学我还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佛陀留下的舍利子。传说中的舍利子像是几粒晶莹剔透的红豆,被僧众供奉在一座高高的金色宝塔顶层的玻璃橱窗中,将每位观众笼罩在一片殊胜神奇之中。
明珠禅寺四面环山,空气清新至极。当晚我们在一间大堂中听唐老师讲端午节主题课程,晚上就住在寺院中的客房里。这是我第一次夜宿寺院,感觉内心纯净而安详。我想我肯定和唐僧一样,曾有过很多次出家修行,所以才到了寺院就像到了家一样,莫名的倍觉亲切。又或还因为深处青山绿水间,灵魂自然就获得了天地灵气的浸润所至。
第二天一大早就独自登上九层塔顶,看到了清晨飘逸的云海。伫立塔顶,仰天俯地,身心沐浴在一片暮鼓晨钟与僧人们的诵经声之中,融化在微微的晨曦与飘飘的云雾之间,不由想起了儿时就已倒背如流的李白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俄而下塔,与众登至后山顶,在一座巨大的观音像下面晨读国学经典,演练功夫操。
是的,这就是绿色游学。一种绝对独一无二的丰厚体验,一种会让人烙印终生、反复回忆的生命历程。兴之所至,我还作诗三首:
端午游学诗三首
其一:端午游学途中有感
天蓝云白晴方好,绿歌飞扬乐陶陶。
男女老幼齐熏染,一路水远共山高。 2016-6-9
其二:明珠禅寺舍利塔顶远眺有感
群山环绕似巨莲,禅寺佛塔安中间。
龟蛇守门迎朝霞,九龙朝凤贺飞天。
释迦舍利光灿灿,晨钟暮鼓涤心田。
云烟飘飘何自在,几人求佛欲成仙? 2016-6-10
其三:湖边见闻有感
——户外写作课即兴原创
我仰望天空,
看见一朵巨大的乌云,
像一只巨大的乌鸦。
我低头,
看见眼前一片大湖,
就像一块明镜。
我环顾,
看见几头老牛在摇尾巴,
扇耳朵,晒太阳,
我好想走近同它们交流。
我俯身抓起一把泥土,
闻到一阵清香,
我已好久没有闻过这样的芬芳。
我又看见一片青草,
它们好像孩子们的头发,
因为你们都是绿色的孩童。 2016-6-10
再往前一年,2015年的端午,也是在塘厦过的。不过那时我们还没到新场地,整个暑假都住在三正半山的一栋别墅里。屋外有花草环绕,芭蕉冉冉。出门一百米,就是一片大湖。至于怎么过端午的,已想不起来了。也没留下一首诗。
2014年,哈哈,那是我记忆里永恒的“耕读园之年”。我的《晨读记》也是从那时开启的,我的妻也是在那里初识的。端午节前两天,我就开始读《离骚》,并以“骚体诗”作了一篇《晨读记》如下:
今晨本该读《神曲》的,但昨晚确定今晚的读书会要读《离骚》,今晨便临时改读《离骚》。全文三千多字,半个小时刚好读完。
感觉《离骚》的读后感,当用“骚体”来写,才合心境:
一
悲神州之无神兮,伤华夏之历劫。
叹道德之沦丧兮,恨文化之颓邪。
惊天灾之频降兮,骇人祸之惨烈。
忧人心之迷苦兮,急众生之险危。
二
有水悠悠曰滠水兮,有山巍巍曰木兰。
有园青青曰随园兮,有风浩浩曰绿色。
明于宇宙之大道兮,而握乾坤之机杼。
悯于人心之无法兮,而秉天命正教化。
体于天道之自然兮,而顺地德之磨砺。
志于人生之大成兮,而归生命之圣境。
三
夜雨嗒嗒兮,入君子之梦魂。
晨露莹莹兮,洗惺忪之睡眼。
芳草离离兮,遍静静之小园。
鸡鹅出笼兮,啼农家之天真。
有朋将来兮,论教育之正道。
时至端午兮,诵屈子之《离骚》。
字字流芳兮,如云霞之焕彩。
句句铿锵兮,彰正气之浩然。
缅怀忠魂兮,仰古圣之高洁。
豁然明悟兮,见今人之浑噩。
昂首凝望兮,慕苍穹之空明。
低头静思兮,定如磐之道心。
凤正高举兮,绝千古之沉吟。
龙正飞天兮,乘绿色之风教。
2014-5-31
当晚来了二十多名家长和学生。阳春老师开场主持,我带所有家长学生诵读了一遍自己这首新作,并作了简单讲解。
第二天,“六一·端午”活动正式开始。作了一篇《晨读记》如下:
今晨大雨。六点半开始,带参加“六一•端午”活动的孩子们在茶社诵读了三遍《离骚》选段。第二遍读完,很多孩子就大喊“饿了!”、“累啊!”……读完刚好雨也小了,然后我们就打着伞一起爬后山。结果孩子们冲得最快。爬到半山的时候,太阳似乎要探出头来。到了山顶,又带孩子们一起练功夫操,第二套刚练完,雨再次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八点半才从山上下来。第一次雨后爬后山,草木飘香,天地一新,风景如画。
2014-6-1
当天下午游学团队就返程了。到了第二天六月二日正式过端午节怎么过的,我倒没有印象了。
再往前的2013年端午节,那时绿色磨砺教育教育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磨砺,之前的团队成员大都漂散四方,新的团队刚开始跌倒爬起,重振旗鼓,我也漂到了深圳的一家国学幼儿园当老师。说是当老师,大概因为教育理念和领导的理念有出入,我会时常对那些调皮的小家伙“打手板”,虽然这不影响孩子们对我的喜欢,但厨师忽然离开,领导就询问我愿不愿意去做厨师,我一口答应了,然后就做了三个月快乐的厨师。我本来就对厨艺很感兴趣,这下提高厨艺竟成了职业……三个月后我离开那家幼儿园,将要回归绿色教育,好几位同事都跟我感叹:以后再也吃不到我做的菜和粥了,嘿嘿。至于端午节怎么过的,有没有做粽子、吃粽子?竟也没印象了。
再往前,就是2012年的端午。那时绿色磨砺教育正在一场艰苦的磨砺中。我重返成都,和李华华老师、王刚老师一起,在龙泉驿区龙泉山附近,努力重振着我们那一抹绿色。只惜刚见起色,又起满天乌云。很快,那一抹在阴风怒号中方欲抬头的绿色微光,再度夭折,黯然失色。
那时云霄还是个初二的倔强小子,迷恋网络小说,时常跟母亲顶嘴,还被我趁她母亲不在狠狠揍了一顿。端午怎么过的,是一起去登了附近的“长城”?还是一起去公园游学划船?也已模糊。
再往前的2011年端午,我还在深圳龙岗区坪地镇最大的电子厂工作。那时我还是绿色磨砺教育的一名远远的关注者,已经读过了唐老师发在网上的大部分文章,还是唐老师的一名忠实粉丝。我还把唐老师的《活出清醒》送给一名喜欢的女生看,结果是对方看完只感叹了几句“写得真好”,很快就成了别人的女朋友……我便安慰自己:缘分如此,不必强求。《活出清醒》可以送给别人,“活出清醒”更应留给自己。
大约在端午前后,忽然看到了当时唐老师和阳春老师、葫芦宝老师、蒋老师等一大群老师在武汉办的富德讲堂的一则招聘广告。当时富德讲堂才在武汉办一年多,在全国大概已有十家左右的分点。我看完招聘,就像听到了一声期待已久的呼唤,立即给唐老师打电话,问我可不可以来应聘,唐老师说没问题,我就立即决定辞职前往。当时我在那家工厂的工资已经有包吃住两三千元,还把母亲和舅舅、舅母都介绍到了那家工厂。去从事绿色教育,到一个成都新开的分点,待遇立马要减半。大家开始都表示不能理解,不过经过一番深入交流,母亲和舅舅、舅母才勉强理解和接受。他们也知道,我决心已定,便无人能改。
从此,我就开始了自己与绿色教育深长的缘分,直到如今。
这个端午,整个中国仍然笼罩在新冠瘟疫的阴霾之中。没有游学,没有聚会,我们也还没有自己的学校。然而绿色之风,从未停止吹拂。我们在年前就开通了德家庭网课平台,半年来更是开了一系列新的网课,唐老师在昨天讲了主题讲座——《端午与学习之道》,还写了诗:
2020端午
难得端午节,驻足龙泉山。
峰头曾眺远,溪谷曾蒙冤。
别它二十载,见它三五天。
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
2020.6.25
晚上,早已成长为绿色教育新锐讲师的云霄策划并主导了总群的端午活动,和大家讲解端午的文化常识和精神内涵,还主持了一场精彩的“续诗”活动。语言精炼有力,比我主持的还好。许多群员参与,佳句叠连不断,氛围甚是热烈。
出的题目是用唐老师这首《2020端午》的最后两句为开头,往下续两句,形成一首新诗。
“云”续道: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重午虽未逢,远朋电波连。
“令玉”续道: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谈笑寄真知,缘牵至故园。
“燕子刘”续道: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端午问安好,诗文续千缘。
“三清”续道: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吾侪群志士,龙虎天地颜。
“雪莲”续道: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亲朋端午聚,谈疫知未难。庚子事连连,老少心难安。儒释道一心,真假有正见。
我也续了两首:
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烟尘罩华夏,几人识屈原?
故人俱何处?车马烟尘间。烟尘待谁扫?我辈一肩担。
此文没写完,就得去照顾妻子了。因为一个崭新的生命即将呱呱坠地,分娩就在这几天。前几天妻问我:“孩子的教育怎么办?我有点没底……”我说:“我们的孩子,教育还会有问题吗?肯定是超级学霸了!……怎么办?交给老唐办……”话音未落,相视而笑。
在未来,我们还会过无数个幸福安康的端午节。每年的端午节,我们还会给我们的孩子讲屈原的故事,读屈原的《离骚》,我们还会教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创作自己的诗文。只因这绿风的命运,正如屈原的命运一般九曲回肠;这绿风的精神,正如《离骚》一般高贵顽强;所以这绿风的未来,也必如屈原一般,虽饱受磨屈威压,它那本初的天真与伟岸却不仅断难磨灭,反会越磨越亮,终成光明浩荡的不朽华章。
而那些曾经倚仗权势阻挡这绿风的恶人,一个个都迅速轰然倒台,锒铛入狱了。一夜间就从春风得意的云端,坠入了身败名裂的深渊。
曾与一位著名教育机构的老师论绿色磨砺教育的未来。对方说:这么多年了,你们也没做出什么重大成果与广泛影响,必是道走错了。我说:这是因为你看不懂这绿风,所以也感受不到它的成果与影响。这绿风好比一条万里长江,这万里长江现在好比还在青藏高原的冰川雪原间汇聚能量。所以关于它的未来,没有清澈而宏阔的心灵,怎能想象?没有深邃而长远的目光,如何估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