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作文不错,常常得到夸奖。有一次写作文,我写了这样一句:
时间的列车,载着离愁别绪,越过惊蛰,越过春分,来到叫做清明的一站。
对于这段话,我很得意,有妙手偶得之感。
坦率地说,即便在今天,以我们大多数人的眼光来看,这一段话也很生动,很有文采。把时间比喻为了列车,把惊蛰、春分、清明节气比作了车站。一个小学生,有这样的水平,很难得了。
可是,我的老师并不这样看。他发还作文本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是花拳绣腿,不如老老实实地说“清明到了”。
老师说,花拳绣腿看着好看,很唬人,实际上却华而不实,除了卖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还有一次,我写了这样一句话:
金风玉露的中秋已过,天高气爽的重阳未至。
“金风玉露”与“天高气爽”,“中秋”与“重阳”,“已过”与“未至”,没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写不出来。因为它有一种对称的美,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我相信写在今天的作文本上,也会赢得赞赏的。
但是,我的语文老师不这样想。在作文本上,他毫不留情地画了一道红杠子,直接把这句话改成了“今年八月”。
老师为什么这样改?很明显,他认为这也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
老师还说,作文要简洁。
又说,文章不是坐在屋子里挖空心思产生,要走出去看,走出去听,从天地间找文章。写作的根源不在书本里,在生活里,在每天说的话里。
时隔多年之后,我回想起来,认为老师的这番教导对我影响太大,太大了。
写作之道,提倡质朴,反对矫饰,重视内容。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句话:真情实感,言之有物。
这是写作的根本出发点。
这八个字理解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端坐在电脑前,手扶键盘,心里想什么,手上敲什么,心随意动,有感而发。
码字时不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不要担心自己写不好,不要把写作当做是一件正儿八经,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把心里想的,嘴上念的,一股脑倾泻出来,然后稍加删减,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在做到了这八个字之后,如果我们还有写作天赋,有追求,有余力,才可以考虑溯流而上,去追求遣词造句的精准,条理的清晰,逻辑的严密,细节的完美,等等。
不要本末倒置,忘了根本。
永远牢记:文章是用来表达心声的,而不是用来炫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