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固守的观念在不断重复使用之后成为规则,人们也经常把这些沿袭已久的规则误认为是真理,并形成顽固的定向思维。
因此,所有与“真理”相抵触的观念都会遭到摒弃。
其实,制定规则不一定是坏事,就像铁路上延伸的铁轨,如果你的目的地正是铁轨延伸的方向,那么规则对你来说就非常有益。
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不大,毕竟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会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当你的目的地偏离了铁轨延伸的方向,规则就会妨碍你思考,成为你走向正确的阻碍。
因此,只有不拘泥于成规,打破定向思维,才能为问题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有两个农民一起在承包的土地上种同样品种的庄稼,但因为年景不好,没有得到理想的收成。两个人将收获的不多的粮食卖掉后,又一起开始种树苗。但等到树苗上市的时候,品种又落后了,没人愿意买。
A农民垂头丧气,将这批树苗便宜处理掉,又回头重新种植庄稼,期待来年有个好年景。B农民认为,不能走别人走的老路,树苗是不值钱,但如果长成大树,就会值钱。于是,他硬着头皮将树苗培育成大树,结果又因为材质问题不好销售。而A农民种植的庄稼这一次收成不错,他劝B农民将大树便宜卖掉,也回来种庄稼。
B农民不同意,他觉得虽然树的材质差了些,但如果制作成质量不差的家具,依然有市场。最后,他就用这批木材专门制作仿古家具,终于大获成功。
A农民和B农民都比较悲催,上天给他俩的都不是“好牌”,而是一副倒霉的“臭牌”。A农民没能突破惯性思维对自己的控制,只是觉得种植的东西不好就要贱卖,然后再种别的。
而B农民却勇敢地突破惯性思维的禁锢,将一副“臭牌”打出了精彩。
台湾作家吴若权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穷人戴钻石,人家以为是玻璃;富人戴玻璃,人家以为是钻石。”正因为受惯性思维影响,认识不到事情会有变异的时候,于是便有了发生在莫泊桑小说《项链》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身上的悲剧。
经验主义是惯性思维的显现定式,是禁锢创新的镣铐。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一天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非习惯性的。
可以说,每个人都离不开习惯,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它可能是最好的仆人,帮我们达到新的高度;同样,它也可能成为最坏的敌人,僵化、凝固我们的思维。
因此,我们要打破定向思维模式,不按照众人流行的思维定律思考,不走别人走过的路,而要根据事情的发展,多运用逆向思维,选择对事情最有利的举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