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思日记:
10天前写了第一篇反思日记,然后就停了10天。古圣说: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思对经验的积累,是极为重要的,圣人尚且需要每日自省三次,何况我这种浑身缺点的凡人呢?如果想要前行,那便要坚持反思自省。
为何会难以坚持呢?可能的原因是:
1. 潜意识里觉得反思日记没有用。我最近的表现欲有些旺盛,可能是与简书日更有关。30万字的日更文稿,让我有种莫名的自信,觉得自己有些无所不能,于是便抬高了自己。其实并没有,我写了30万字,可平均阅读量少得可怜,获取的赞同也并没有多少,我只是在自嗨而已。
其实这也是因为我没有时刻反思的结果。简书里许多写了30万字的作者,都已经实现了自我突破,而我的文章却忽左忽右,没有任何定向,也难怪无人问津。
因为表现欲的膨胀,所以反思日记这种过于私人的东西,对于我的潜意识来说,就没有一点用处,因为这种日记,需要花费最少一个小时,而每天的时间都很稀缺,所以也造成我根本就不愿意花费这一个小时。
2. 我认为反思只需要在大脑里进行就已经足够。因为时间的稀缺,所以我常常会选择看起来更有效率的方式,最近的做法是:遇到一件事,就在大脑中反思,反思结束后,事情就过去。
这种做法不能说没有用,只是硬件设施不允许我长期这样做。大脑的容量是有限的,而大脑中对事件的分级也是非常明确的,采用这种方法,我总会忘记一些对于我来说细枝末节的反思,重复发作,而有的时候细节是能够决定成败的,所以这种做法短期有效,而长期无效。
关于工作:
工作技能方面:
1. 我的工作技能其实并不完善,但关于技能的学习提升,却已经停滞。进入管理岗之后,人际的培养成为了我的主线,有同事觉得我的技能过硬,这也让我在一定程度上有些膨胀,从而放弃了对技能的后续培养。
但现在单位的上升通道非常狭窄,若不通过技能的培养,便是难以提升现有的阶层,因此技能的培养也应该要提上日程。
2. 对于目前单位的复杂状况,原有的技能模式有些应付不过来,虽然仍旧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如果没有未雨绸缪的思维,那么日后将造成大难——个人的风险管理,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技能的深度应该选一个方向静修,但当务之急应该是从点到面的拓展,而不是仅纠结在同一个点。
3. 最近做对的一件事,和这件事所造成的不足。最近在工作安排上,我会用比自己高一个层面的领导思维去思考问题。这便直接使得我的工作安排相对合理,员工也没有什么负面想法。但这种思维方式一旦用得过了头,容易使得本班的任务安排有所增加,这对于工作来说的确有好处,但容易造成人际失衡,这又是不可取的了。
人际方面:
1. 昨天一位同事下班时拜托我将他的物件放去宿舍,结果我忘记了。这位同事曾经给了我许多指点和帮助,是我所尊敬的人,但我却把这件小事给忘记了。早上看见他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可是再去做这件事已经意义不大了,我只好主动找他坦白。
虽然他说“没有关系,放一晚应该没事”,但我心里却极度不舒服,觉得自己太不像话。
这种事是怎么发生的呢?简单说是拖延症。如果他昨天和我说的时候,我就立即去办了,那么这件事就能圆满;或者我把这件事记录在本子上,那么也能记起来。可是我都没有做。
原理:大脑是严格分级的。当我进入了工作状态时,这件事的分级就变成了杂事,而杂事通常是放在工作的排序之后的。这大概也是一种心理账户。
对于大脑分级的解决办法:把这件事列入工作序列。
2. 早晨接班时,隐瞒了一件工作失误。搭档在交班的时候,本想上报一件别的班发生的工作失误,我偷偷拍了拍他,于是他口风一转,就略过去了。
原因是别的班的工作失误,在我们班造成了连续的工作失误,经过沟通,解决无果,后想着如果要解决这个失误,工作量会增加,便自欺欺人的没有继续追查,也没有汇报。然这件事已经发生,想着虽然并非大事,但也不愿意在领导的面前自拆门脸,所以交班时,也没有上报。
本想将这个失误私下交于下班,结果下个班自然不会接班,于是最终仍是自行解决。
解决办法:应该及时解决,既然是自己疏忽造成的工作失误,就得承担相应的工作量增加。
生活方面:
1. 孩子的学校问题一拖再拖,使得现在再想去报价格低廉的公立幼儿园,已经来不及。
许多公立幼儿园的报名名额已经超出,连摇号登记都已不行,只能选择市场上略差的私立幼儿园过度,再去找公立。
拖延症很麻烦,难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只有两种办法,一是人脉,二是宜早不宜迟。
2. 肥胖的困扰。依旧很胖,减肥的事宜也是一拖再拖,也可以划为拖延症。
最近膝盖疼痛,无法在户外跑步,但去年报的健身卡时效未过,可以去跑步机或者椭圆机上进行有氧运动,所以膝盖疼痛,并不是理由。
工作较忙,精神疲惫。可是夜间晚睡也是常态,睡眠时间可以自行调节,可我一直没有行动。或许潜意识里认为运动会占用我学习知识的时间。
解决办法:将运动这件事列入我的学习列表,或许不一定非得做跑步这种大型运动,寻找一些小型运动,利用碎片化时间锻炼。
目标:改善精神状态,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减重。
反思日记写完,整一个小时。后续再写,可以再精简,提高效率。
我的文章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不够精简,诸多重复,或许可以从分类上进行调整。二是需要挖掘思考的深度。三是要从多维度视角去看待每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