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是周末啦。我现在周末只有一个念头,24小时无间隙陪娃。这个念头甚至让我抗拒做饭。但事实是,不行的,我还是要做家务,要做饭。我曾经说过一句话“感觉自己的生命只剩下家务活”。
这两天在听逻辑思维,先是听了罗胖的跨年演讲,接着是听了古典的超级个体。这两个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人工智能”。罗胖的演讲尤其让人深刻。其实在阿尔法go击败人类的时候,我就已经感觉到了恐慌,因为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因为当人工智能发展的时候我正在老去——各种器官的退化,脑力、体力等。罗胖在演讲中提到几个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几秒钟阅读了完了一个作者的作品,最终给出一个结论;十几分钟阅读完很多的医疗文献,并给出了医疗方案。这些都彰显着人工智能的能力:阅读、分析的超快速能力。我目前所了解的信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替换掉一部分人的重复工作。映射到我自己的需求,你快点给我研究出一个会做家务的机器人吧。我也曾经在日常中去思考说,哪些活动是能够用人工智能去替代的。但今天听完演讲之后,我突然就有了一种渴望:让我保持人类的大脑,但让我有机器的超快速阅读、分析能力吧。
人靠阅读积累知识的量,但人的记忆是需要学习的,有一定的技巧才能成为超级记忆,也需要通过特定的练习才能形成快速阅读能力。快速阅读能力能帮助人更快的积累知识,超级记忆能力能够帮助人进行快速的检索,而计算能力能帮助快速分析出结果。这些能力对于我们来说,都需要花时间,但我们每天只有24小时啊,我们还需要休息。机器却不需要休息。但机器所有的行为在初始阶段是依靠人设定的算法进行活动的。
所以,人工智能能不能让我成为一个像机器一样超阅读、超记忆、快速分析的人?这个分析是指带有情感的分析,创造性的分析。这个可以实现吗?在人体植入芯片,然后进行连接传输?好像不能的。也许芯片能够实现阅读、记忆、分析,就算有通道能建立连接,但大脑不一定能接收啊,大脑的机制不一样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