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大迁移》,是今年读的第4本书。以前,知识是存储在书本里的,现在,知识是存储在云端的。这就是知识的“大迁移”。这就意味着我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取用,而不需要去记住这些知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读完此书,可以说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知识观,才能更好地挖掘知识红利,成为人生赢家。
如何重构呢?《知识大迁移》这本书中,作者提醒我们,不要一味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博的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
我们一般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具体的事实性知识,比如全国各地的省会、历史大事件的日期、法律条文等等都属于事实性知识;另一类是抽象的方法性知识,它指的是各种批判性思维和技能,比如用三段论推导一件事,或者用互联网查找你要的信息等等。
通常,我们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说更注重给予方法。但是,书中的作者却说事实知识比方法更重要。那么,究竟是事实性知识重要,还是方法性知识重要呢?
过去,记忆都存储在我们自己的大脑中,于是社会很容易形成一个规范来衡量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那就是这个人是否掌握了那个时代大家公认的许多事实性知识,如果是,那这个人就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反之就是无知的人。
而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不再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是否称得上知识渊博了。只能退而求其次,看这个人在某个领域掌握的事实性知识能否达到一定水准,如果可以,那他在这个领域就是知识渊博。
现代人往往习惯只掌握方法性知识,寄希望于互联网随时获取事实性知识。但事实证明,要想提升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多掌握事实性知识。
在获得信息特别容易的互联网时代,记忆事实性知识为什么仍然十分重要呢?
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一块的砖,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城墙,要衡量这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和多牢固。
如果只重视方法性知识,就会导致在构建知识城墙的时候,水泥很富余,但转却不够了。空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却没办法用丰富的事实呈现它们。而且,砖缺得太多,墙面很容易倒塌。只有当我们掌握足够多的事实,才能知道哪些事情是自己知道的,以及自己在哪个方面有所欠缺。
此外,本书作者认为知识水平与收入水平具有相关性。一个人对于一般事实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的收入密切相关,相对而言,一个人对于复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的收入水平却不存在那么密切的相关性。换句话说,懂得越多的人收入越高,懂得越深的人收入却不一定越高。
这个结论和很多人的常识是相悖的。虽然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但是掌握一般事实性知识较多的人,确实收入水平会更高,而且获得升职的可能性也会较大。
首先,对于一般事实性知识的广泛了解,这个能力本身就能带来高收入。一个人必须具备对自己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甚至是大量的业务知识以外的知识,才能在职场上游刃有余。
简单来说,有的人天生记性就好,能记住更多的知识,是好记性给人带来了高收入。进一步说,优秀的认知能力对于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比如:好奇心、远大志向、决心和自律等等,正是这些特质让人们能够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
其次,高收入让人们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获得广泛的知识。收入高的人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浏览新闻,读书、听课、周游世界去开阔眼界。
所以,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做一个狐狸型通才,而不是刺猬型专才。因为狐狸型的人才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对未来的预测也更加准确。和专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成为广博的狐狸型人才,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知识红利。
在深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该广泛涉猎非专业知识。而且对非专业知识,只要浅尝辄止就行,没必要深究。因为,信息的获取就像我们给自己定制营养大餐一样,首先我们要为自己选择自己主要的膳食来源,也就是我们的主餐。在主餐之外,为了让营养均衡,还要搭配一些营养片,比如说多种维生素,钙片等。
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一定要去避免那些通过算法给你推荐新闻和知识的网站和媒体。这样会让你的知识边界不断变窄,变得更加的集中。
虽然现在是一个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细分的不能再细分的时代,而真正的领导者所具备的能力是,对各个领域都有所摄入,然后合理的把这些细分领域或者专业人才串联起来。如果不想永远的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就应该多去培养这种串联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