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忙,就先拿今天写的一些其他文字凑数,无论如何,30天不能断。尽量不用到以前写的文字,我的目的是兑现自己说的话,写满30天。
最高检统计,去年全国429名未成年嫌犯经帮教后考上大学。看了其中一些案例,略有感慨。
于执法机关而言,可谓是法律惩戒,温情育心。管子有言:“法者,天下之仪也”,法律用来明是非,甑善恶。2017年全国有429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经检察机关帮教后考上大学。一面是法律严肃的利剑高悬,一面是温情的感化育心,促进未成年人改造自我,重新做人。在我看来,这样的惩戒与感化并行的双线教育,合理也必须。真正体现了法律惩恶扬善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对这一部分人从行动上约束,从心灵上关怀,矫正错误,帮助成长。让犯罪犯错者在承担他该承担的后果之余,也感受到帮助之手的力量,重拾信心,重新做人。特别是这一部分人,他们有考上大学的能力,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更好的环境发展,成为能力更强,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人,让温情执法也有了更深的意义。人身伤害、寻衅滋事,抢夺财物……未成年人犯罪不再是个别现象,令人担忧,甚至有专家建议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惩戒力度,以遏制未成年犯罪的增长势头。专家的担忧不无道理,但依据事实,区别对待也是法律的应有之意,结合实际案例来看,能被免于起诉、考上大学的未成年人,他们的犯罪行为相对而言对社会、对他人危害较轻,符合宽容执法的规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成长需要法律的温情。立足实际,灵活教育,让法律惩戒也泛出温情之光, 是法律的温度,也是这些一时失足的未成年人的幸运。可行,可喜!
对这些孩子自身来说,想送一句话: 长惜宽容意,永励自我行。一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对这个特殊群体,社会、法律、家庭来说,都是极尽关切之情,帮扶之意,而对于这些或因一时冲动,或因狭隘无知而触犯法律的未成年人来说,在受到宽大处理和真诚帮助之后,也该反思自己,并牢记警诫于心中,在以后的生活中,言行端正,不失边界,做文明友善、遵纪守法之合格公民。这才不枉各方的关切与帮助。列宁说过:“年轻人犯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若是一次犯错就不得翻身,那绝对意义上这个世界还有几个好人?正是基于此,对未成年人的涉嫌犯罪行为,社会、相关执法部门显出极大的善意,从利于他们成人成才的角度,彰显宽容。在这宽容里,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更是一份厚望和期待。作为受益者当有一份感恩之心,读懂这份勉励之意。把这份宽容当作一份信任和鞭策,激励自己不断修正,埋葬昨日之错,端正今日之行,静待明日善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不负长者之意”了。错误若值得原谅,是因为犯错误者有一颗原本洁净、向善向上的心。所以,珍惜这份宽容之泉,洗濯内心,洗去污垢泥滓,时时照镜拂去尘埃,还一个质朴洁净身心。
对父母而言,要紧的是帮助成长,不是帮助逃避。有位教育家曾说,一个从健康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学校要毁掉他没那么容易,而一个被不健康家庭造就出来的孩子,学校要帮助他,非常困难。这句话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值得每位家长反思。杂草铲除要趁早,孩子教育要从小。一句朴素的话却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无旁贷。从小的陪伴和关注,会让孩子心灵更健康,行为更规范。舐犊之心,人皆有之。若是爱得过了边界,爱得没有原则,则对法律是亵渎,对孩子是戕害。最近热议的一个小孩子的一封含有不少拼音的道歉信在网上火了,小孩子骑车玩撞了人,在妈妈帮助下写道歉信寻找被撞的小哥哥,这位母亲,教给孩子的是勇敢,是责任与担当,这和因被人说自家孩子摸女士臀而对他人大打出手的8岁男孩的母亲相比,如何呢?为人父母者,千万不要给孩子错误的示范,出现了问题,一要认识,二要承担,你给社会一个怎样的孩子,也是给自己一份怎样的心情,闹心,舒心,其实是您自己选。
(不能再扯了,还有事没做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