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现在说的“清明”,实际上是清明节、上巳与寒食三个时节交汇融合而成,因此清明兼具自然和人文双重内涵,祭祖扫墓与踏青郊游成为清明节两大主题。
清明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些什么呢?
祭祖,缅怀先烈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清明扫墓,即为“墓祭”,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祭祀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更是值得接续的中华传统。
缅怀英烈,是继承民族之魂。我们时刻铭记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献身的革命先烈。
在扫墓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到打扫墓碑等环节,可以给孩子讲述自己家族的家训,加深孩子对于先辈的情感;
也可以讲述烈士们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等,让孩子懂得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提高孩子的爱国情感,加强孩子的爱国理念。
生命教育
参加祭祀扫墓,则是一种死亡仪式。家长可以利用这些素材带孩子了解生命的开始和结束,让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奇迹,也让孩子理解生命的终结。
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
他有他的珍贵性——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的过程又是有限的,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
他有他的特殊性——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是肉体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理性和非理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他有他的发展性——在生命生成的过程中,人的生命表现出特有的自觉、自为和创造,使生命具有自主性和超越性的发展。
而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这种终结无可逆转。这种终结,通常是自然死亡,比如衰老死:指由于机体自然衰老,体内各器官组织生理功能逐渐减退直至衰竭导致的死亡;再比如疾病死:指由于疾病的发展、恶化而引起的死亡。
特别要在孩子心理出现危机时,让他们学会自救:相信自己拥有解决自身问题所需的能力;运用正向焦点思考;寻找例外的经验;肯定“小改变”的价值;获得正向的回馈……
正所谓“不知死,焉知生”。
在清明节主动、坦诚和孩子谈论“死亡”、探讨人生活着的意义,才能让孩子重视生,珍惜当下,向往真实、美好和善良。
如果担心孩子太小,讲一些抽象的概念他未必能懂,不妨借助一些电影、亲子绘本,让他们直面死亡,读懂它。
比如电影《寻梦环游记》、《我们天上见》、《天堂回信》。
比如绘本《活了100万次的猫》、《永远有多远》、《獾的礼物》、《熊和山猫》、《祝你生日快乐》、《一片叶子落下来》、《爷爷变成了幽灵》。
所以,趁着清明节,认真、严肃地给孩子做一次“死亡教育”吧。
唯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珍爱自己,珍惜生命,把握有限的人生,让自己变得更好更淡定。
探究清明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一起阅读书籍、观看影视作品等,可以和孩子一起探究清明节的由来、故事、历史、人物、风俗、文化等等,让孩子能够更为全面的去了解清明节。让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较大的兴趣,文化自信从娃娃抓起。
名家名篇
清 明
文 | 丰子恺
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
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
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
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
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
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
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做“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
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
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
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
孩子们还有一件乐事,是抢鸡蛋吃。每到一个坟上,除对祖宗的一桌祭品以外,必定还有一只小匾,内设小鱼、小肉、鸡蛋、酒和香烛,是请地主吃的,叫做拜坟墓土地。孩子们中,谁先向坟墓土地叩头,谁先抢得鸡蛋。我难得抢到,觉得这鸡蛋的确比平常的好吃。
上了一天坟回来,晚上是吃上坟酒。酒有四五桌,因为出嫁姑娘也都来吃。吃酒时,长辈总要训斥小辈,被训斥的,主要是乐谦、乐生和月生。因为乐谦盗卖坟树,乐生、月生作恶为非,上坟往往不到而吃上坟酒必到。
第三天上私房坟。我家的私房坟,又称为旗杆坟。去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人,父母和我们姐弟数人。
吃了早中饭,雇一只客船,慢吞吞地荡去。水路五六里,不久就到。祭扫期间,附近三竺庵里的和尚来问讯,送我们些春笋。我们也到这庵里去玩,看见竹林很大,身入其中,不见天日。
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我的父亲孜孜兀兀地在穷乡僻壤的蓬门败屋之中度过短促的一生,我想起了感到无限的同情。
(本文选自《丰子恺散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