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决定沉下心来做公众号已经快60天了,从前30天的日更到后不到30天的隔日更,甚至今后我还能否做到坚持更,最近想了很多,我终于体会到做公众号的难处,这五味杂陈的滋味总结如下:
难处之一、写作之难
作为一个理科生,虽然以前不好写作且写作水平一般,甚至从没想过还会在公众平台这样的“公众场合”展现自己拙劣的文笔,但是我确实从这样的写作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快感,也算是体会到为何有如许多的文人墨客喜好飞扬文字、快意抒情。
可直到最近,伯乐君有一种思想被掏空的感觉,没有灵感、没有思绪、无从下笔,仿佛大脑已经被榨干。这让我无比的焦虑,不得不冷静的思考为何会陷入如此的窘境?
一方面,我将“伯乐驿站”定义为情感鸡汤类型的平台,就注定我要以鸡汤思维每天给自己洗脑,庆幸前一个月我可以每天都有不同的鸡汤灌输给自己(或许是初入社会的各种迷茫所致),不断的开导下我也不断的可以接受许多难以接受的现实,心中的诸多郁结都逐一被解开,也不再有那么多的困惑和不解。
当然,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件好事,每天遇任何事都可以宠辱不惊,挫折也可以云淡风轻。
但是对于写作这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当我想开了许多事,接受了很多现实,我的内心就不再纠结,不再有诸多的思虑,灵光难以一现,下笔难以有神。
每每遇此境况,总想让生活来点儿波澜,让我再经历和感受一番榨出丝毫的灵感。
现在想想,那些出版众多书籍的作家也着实不易,他们该是经历了多少才能积累出那么丰富的素材和源源不断的创作思路。而他们更出众的恐怕是无论身处云淡风轻还是狂风骤雨,都可以从身边点滴发现生活。
比如昨夜伯乐君入手一本新书是丰子恺先生的《万般滋味,皆是生活》,一只大白鹅、一只小猫咪都能被描写的活灵活现、妙趣横生,难怪时隔六七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仍能够听得他们响当当的大名和欣赏他们永不褪色的文采。
另一方面便是下面的难处之二。
难处之二、意外之难
想想做公众号的初衷之一,原本就是业余时间的一种消遣,假装放弃追剧打游戏的怠惰转而做些有追求的事情。但是业余时间毕竟是相对大部分有事可做时间而言的次要,所以总是不固定的。
比如上班,总会有忙碌的时候和比较不忙的时候,那时便完全无暇去顾及别的思想,只是一心一意地工作。
比如下班后,放假时,要与人相处,要时不时的与朋友聚聚,还不能忘却与家人的联系,总之,就是要为人处世。
还有天灾人祸、小病大疾等等都会占用一定的思绪,导致既没有精力顾及写作,又没有时间管辖写作。
难处之三、诱惑之难
做公众号的初衷之二则是因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支持我开展这项伟大事业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喜欢,所以在至少两年没有接触过微信公众平台的毕业第一年,我不仅没有忘记如何运营编辑,还自己开通了一个订阅号。
从定位、名称、简介、菜单等各方面的创立到完善,我十分享受这个过程,仿佛是在酝酿属于自己的一个产品,甚至在一切既定之初有种干了一番大事业的自豪感。
因为兴趣,我开始着手运营自媒体,而在运营之后它也确实带给我许多的乐趣。
那么诱惑之难在哪里呢?
看着与日俱增的粉丝数和阅读量,在暗自沉浸于满足感的同时,我也渐渐被那些数字迷惑,尤其前段时间涨粉数量多的时候,每天登入后台的第一眼就是要看粉丝数是否上涨,上涨会很开心,没有甚至掉粉便会感到失落,一段时间内我都陷入如何能快速涨粉的焦虑之中。
甚至在感到没有文章可发的时候,绞尽脑汁地去刷微博希望可以发掘到任何有趣的文章,或者借着热点的热度吸吸粉,即使感到不契合“伯乐驿站”的定位,良心有愧,却还是凭借一丝侥幸心理发出了甚是违心的图文,还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掉粉。
直到昨天跟朋友聊天,谈起公众号的近况,我才发现自己似乎有些迷失。
当兴趣变成每天强迫自己做的事情,甚至成为工作之余的另一副业,它的性质就变了,变得不再能从兴趣之中感受到它带给我的快乐,反而因它整日焦虑忧愁,甚至成为某种负担。如此,我坚持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只不过平添烦恼罢了。
而盲目的迎合大众,追求热点,一味以涨粉为目的,也只会渐渐走上歧途。
周国平在《我喜欢生命未来的样子》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便提到“做自己”这一话题,他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对在官场上官员贪污腐败事件的看法:他们之所以会贪污腐败、行贿受贿,权当是因他们做到了那个位置上,而那个位置则不得不面临许许多多的诱惑。
如果我们不能理解,那就换位思考:假如是你,这么多年坐在位高权重的位置上,天天面对或大或小权利、金钱的诱惑,你是否能抵挡的住?
其实做自己并非难事,做自己喜欢的事也很容易,只不过世界纷繁复杂,不得不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阻挠,迷失在所难免,我们需要的,是在意识到迷失之后及时的反省,返回迷失前的初衷,找到那个当时的自己。
还好,我做到了,并且写下了如上做公众号至今的五味杂陈。
文/伯乐君呢
图/微博
我是伯乐君一枚文艺逗逼、可盐可甜的女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