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2-27

2019-02-27

作者: 理下陌发 | 来源:发表于2019-02-27 21:24 被阅读0次

    长沙的雨非常廉价,下个没完没了的,人家不需要的时候,你给再多别人也不知道感恩,并且还有可能会抱怨。[愉快]若我们能觉知当下的意义,能够好好珍惜当下,用心去感受当下,无论我们在洗衣做饭,还是做任何事情,那一刻我们都将感觉无比美妙。修持悲心是让我们处理痛苦最强而有力的方式之一。

    藉由悲心,我们掌控自己的痛苦,

    并如此思维:“除了我,

    其他人也受到类似艰难困苦的折磨,

    有时远比我们所受的痛苦更甚。

    我多么希望他们也能够远离痛苦。”

    这么做之后,我们不再感到自己的痛苦是

    一种沉重的堕落。

    我们心中充满了无我。

    ——顶果钦哲仁波切

    修行人充分利用难得机会发挥暇满人身宝的潜力,

    争分夺秒地积聚福德因缘,

    获得增上生和决定胜的安乐。

    而且这个生命就像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了,可以积聚福德因缘,

    用得不好的话,就会造下恶业。

    如果为了保护生命而造作恶业,

    那么不但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而且还因此而堕入三恶趣,

    这实在是不划算的事情

    真正的佛法就是把握自己的心,

    别让自己的心那么散乱。

    心散乱了活得就辛苦。 心到底在哪?

    现在一说心我们都往内找,

    但是心不在里面。心无处不在,

    到处都是我们的心。

    弄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心。

    “不能动心、不能动心,”

    那个时候心正在动。

    “心不能随境转”,那个时候心已经转了。

    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不是刻意去把握它。

    什么时候都能了知自己的心,

    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心一动就造业了。

    不管善业恶业都是造业,造业了就有因果了,

    就要感受果报。有因果就有戏论,

    有戏论就有轮回。心不动,

    也不造因、也不受果,

    这时候对你来说没有因果。

    心不动才是真正的善,遇到顺境不动,

    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在的影响。

    现在我们看看自己,

    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

    遇到逆境的时候痛苦得不得了,

    这就是动心,都是痛苦

    __达真堪布

    言语何用所说皆废话, 观见闲扯引致散乱理,

    为此安住无言甚好矣, 彻底断除言谈诵嘛呢。

    当人们聚在一起谈话时,内容大多言不及义。

    他们的对话主要起于贪爱和反感,只会增强烦恼。

    这些毫无意义的谈话会扰乱我们的心,

    让我们的念头如风中的纸旗飘荡不已。…

    在你的迷妄之中,

    你竭尽所能地去利益自己和你喜爱的人,

    并且努力去战胜,

    消灭所有被你视为仇敌的人-----

    你如此厌恶这些人,

    甚至无法忍受听到他们的名字。

    从无数的生世以来,

    你一直被拖进轮回的恶海之中,

    被执着和嗔恨的巨流带着走。

    执着和嗔恨是轮回之因,

    是我们永无止尽地在轮回中流浪的原因。

    __顶果钦仁波切

    能清晰分清付出不是为了强行索取的筹码的人,需要很高心智化的能力,通俗说就是一个人格成熟度很高的人。这样人太少了,甚至想要提高自己成熟度的人都太少了。文章告诉大家怎么做了,然而能做到的人寥寥。因为人格底色还未提高,说什么道理和方法都是白搭。

    为什么要修习自他相换?

    一一慈诚罗珠堪布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

    “我们为什么要发不可能实现的心愿呢?”

    在大乘经典里也记载着类似的问题:

    “菩萨所发的一切誓愿,是否都能实现呢?”

    答案是:“不能,

    菩萨的某些心愿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他们为什么

    要发这种不可能实现的心愿呢?”

    答案是:“这不但不是菩萨的过失,

    反而恰恰反映了菩萨的精神和勇气。”

    这也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一种精神。

    因为,只有当具备了这种

    “连不可能办到的事情都愿意去做”

    的精神和勇气之后,

    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做到无自私地奉献,

    真正地去实践大乘菩萨的六度万行,

    也才能够义无反顾地度化众生,

    这就是我们修习自他相换的原因所在。

    反之,如果内心没有这种勇气和精神,

    就很难克服自私的心理,

    并很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

    虽然一开始时说的、做的都挺好,

    但是最后却依然是为自己打算。

    譬如,我们首先纯粹是为了众生而布施,

    可是当看到自己没有饭吃的时候,

    就仍然会为自己着想:

    “看来我不能把全部财产都送给别人,

    否则我自己会饿死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

    就是因为锻炼的工夫还不到家的缘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uq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