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呈现事实
今年2月,我参加了樊登读书生产力训练营为期一个月的学习,营期结束,受班主任影响,参加了好好思考千人共读训练营、内测训练营。疫情期间,学习投入度很高,看完了十几本书,写了5万多字的笔记,养成了每日打卡习惯,还跟着早起的书友一起打卡,改掉了几十年睡懒觉的习惯,并且结识了五湖四海的书友。
二、想法解释
参加训练营纯属巧合。去年底,我无意中看到朋友圈文章:三十天读十本书,升级十种能力……。为了给平淡无奇的生活,带来些新鲜感,二话没说,我就报了名。在我看来,虽说人生已成定局,周围人很多人也跟我一样,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混到退休即可,但是我的内心,其实还残留了一点点上进心,但训练营能能起多大用,我根本没报太大希望。
三、思路出口
1、问题出自哪里?
过去几年,我买过一些平台的课程,比如得到,樊登,混沌研习社等等,虽说也听书,听课,但仅仅停留在听书这个层面,并且前学后忘,效果不大,也没有学习氛围,基本属于随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偶尔心血来潮写篇心得体会。
2、问题到底是什么?
追溯本质问题,我发现,其实是:我买了这么多课,听了这么多书,到底掌握了多少,如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这才是我一直需要解决的问题。
3、思维方式:认知科学,行为科学
4、思维模型:
三个“自循环”模式:
一是高效学习的自转模式:“输入加工——内化于心——构建知识框架——输出练习”闭环自转;
二是群体影响力的组合模式:“为群体成员提供价值——认同属——正向反馈——归属感——成长进步”组合式循环;
三是微习惯模式:“输出作品——评为优秀——获得赞赏——继续努力”四个环节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四、行动决定
总结训练营以来的四个月,对我今后的学习,有三点值得延续的方法:
一是逼着输出,越难受越进步。过去的我,既不爱做笔记,也不讲和写,因而都是低质低效。所以,当训练营逼着我每天打卡时,相当于给了我一个推手,启动的那一下最难,但是最关键,但训练营恰巧做到了,目前,还剩下5个月打卡,还担任班委,可以更加督促自己输出。
二是对标牛人,看到差距,触发动力。在人群中,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山外青山楼外楼”,更加令我震惊的是,牛人一直在扩增增量,加强存量,并且从未停止脚步。有了对标,才有差距。而在社群里,如果能给他人提供价值,还能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成长与利他相结合。
三是从简单小事做起,不间断地做。跟书友们一起早起打卡,已经坚持四十余天,形成了生物钟;每天坚持写一点短小的文字,日程月累,也写了五万多字,有网友点赞,更加有了动力,虽然有时只有一个赞。
学习这件事,带着终身成长的心态,坚信任何闪亮的技能,都能通过刻意练习获得;通过加入社群,共同成长进步,不仅有对标,而且更容易坚持;把一切交给时间,我们都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