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111期【研修成果】《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111期【研修成果】《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作者: 蒋卫波语文名师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21-09-22 08:51 被阅读0次

    作者简介:

    王美化,女,一级教师,本科学历。连续两年获得县级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在县局组织的“优教杯”评赛中获三等奖。在2017中考中成绩优异,获得县局中考成绩优秀奖。多次被学校评为“高效课堂标兵”。论文《浅谈后进生转化》获得《教师报》一等奖,论文《解题剖意,掌握方法—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教学》获得一等奖并在《读天下》杂志2018年第21期发表。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感知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品读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3.探究主旨,领悟丰富意蕴。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欣赏桃源之美。

    教学难点:探究主旨,领悟作者情怀。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出示课件】(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师板书《桃花源记》。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三、检查课前预习

    【出示课件】

    1.读准字音

    屋舍然( )便船() 陌交通( ) 黄发垂( )

    便还家( ) 人( ) 太守( )刘子( )

    2.古今异义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四、感知课文

    1.概述故事内容【出示课件】。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学生回答,明确:文章讲述了一个打渔人发现桃花林、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后再次寻访而不得的故事。

    2.这是一个                的桃花源。

    感知桃花源总体特点,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五、品读课文

    (一)发现桃花林

    1.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

    【出示课件】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作者描写桃花林的句子整齐,节奏鲜明,朗朗上口,请同学们画出节奏,自由诵读,读出韵律美。

    3.这是一片怎样的桃林?请同学们一边朗读一边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

    示例:这是一片十分美丽的桃林。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4.看到这样一片美丽而又奇特的桃林渔人有什么感受?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体现了渔人十分惊异,急切地想探寻桃花林的心理。

    5.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桃林之美和渔人之惊喜。

    “忽逢”要读出惊喜,速度稍快,“数百步”三字要强调着读,以体现桃林的范围之广。“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要以二二的节奏断开,但前后之间要以语气贯连,读得似断实连,语速要稍慢,将一幅幅画面呈现出来,就像放电影一般,以体现渔人此刻的痴迷沉醉之情。

    (二)探访桃花源

    1.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桃花源景象的句子。

    【出示课件】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请学生结合课文,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桃花源是一个_____的地方,你看(听、闻)___________。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在朗读中品读课文,读出宁静祥和的氛围,读出和睦幸福的感觉,感受桃花源的环境优美、生活甜美、民风淳美、心灵的善美。

    4.小结:桃花源是一个环境幽雅,风景秀丽,资源丰富,民主平等,和平安定,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的战乱的理想世界。

    六、研读课文

    学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深入理解文章是主旨。

    1.这样美好的桃花源在当时社会是否存在呢?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似有而无 理想社会

    (2)链接背景【出示课件】

    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公元376-396年)。期间,政治极度腐败,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倾轧,赋税徭役繁重,战争频发,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结果是: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其三》)

    2.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呢?

    明确:作者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世外桃源的生活,不仅是陶渊明的追求,更是当时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也只能是一种空想罢了。

    七、延伸拓展

    桃花源是理想的世界,精神的家园。其实,桃花源离我们并不遥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你心中的桃花源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后,交流发言

    八、教师寄语

    桃花源是用心灵和精神酿造的一坛美酒,它是人们精神荒漠里的一滴甘露,给人们以心灵的慰藉。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无论在成功的路上走得多远,青山绿水、平和快乐、简单朴实的生活都是我们心中的桃花源。让我们心存美好,微笑向前!

    九、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111期【研修成果】《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wo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