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多的人未必是健谈的人,可能是无休无止的废话。同样,平时话少的人也未必是个不善表达的人,因为可能句句都在点上。
说话是交流的最主要表达方式,是人际间交往最不可获缺的基本方式。
从幼小时的咿呀学语,到童言无忌,再到青春年少时易出现的口无遮拦,及至成年后的相对稳重,是每个人在说话方式上都必经的四个阶段。而关于说话在个体间最大的差异,就来自于这第四个阶段。
如同任何知识的增长与技能的提高一样,说话的水平与技巧,也是需要学习与积累的,这种学习与积累,不只限于语言本身,更多的是自身修为与认知能力的体现。即一个人的修为越高、认知能力越透彻,其说出的话合理性越强、效率越高,出现自以为是夸夸其谈,而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的情况的概率越低。
刚才讲的是讲话的水平问题,说话还有一个态度问题。
除去自身的性格因素,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之后,有些人平时可能还滔滔不绝,可一到关键的时候就三缄其口,或者顾左右而言它,这是出于明哲保身的出发点而想确保自身利益的原因导致的。有些人,平时话并不太多,但一牵扯到自己利益受影响的问题时却又表现的咄咄逼人,这往往是他视角及思维的偏颇导致的。个人觉得这些放弃立场或偏离正确立场的表达方式,是被眼前个人私利″蒙弊"了立场的方式,这可能会令这些人的认知逐步偏离良知与正义的轨道。
话可以多说,也可以少说,这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场合等诸多因素。但好的语言,必是表达准确,用词及语气都比较恰当的。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语言就是个人修为的门户。
语言是上天赐于我们的至宝,我们不仅可以用语言表达我们的意愿,还不应让语言失去对一些行为(或事件)表达自己内心态度的属性。
不想说太多的费话的朋友,就要在日常里养成自己说话的风格-简洁明了!即用相对更少的话把要表述的内容说明白,这需要两个要素,一是抓住表达核心,二是用词准确。
话多话少是个人的喜好与权利,是属于个人的自由,但当有些人的话超出原则与底线时,都应该予以适当的回击(即该″怼"即″怼")。
包容是修养的体现,但不是失去原则。用恰当的方式或仅是表明态度的语气″怼"了该″怼"的,相当于是帮助对方继续在错误的路上″策马扬鞭",也是一种提升修养的修为。
智者少言,不在于不说话少说话,不是因为怕得罪人不敢担当,而是在于平素对无关痛痒、毫无养分的话谁爱说谁说,自己静下来该干嘛干嘛,而到了该说话的关键时刻,能让自己在的语言更有力量或更能鲜明的表明自己的立场。
太过于在关键时刻的″明哲保身″,既无必要,又太弊屈,失去了自我的生活方式,又哪里来的快乐与洒脱。
说话,是语言的艺术。如同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一样,若要达到可以称其为艺术的境界,都需要有足够的修为与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