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的精神

作者: 何必在从头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1:25 被阅读0次

      近来突然有想写篇文章的冲动,索性不做多想,提成上马。但又好像不知写些什么,毕竟自懂事以来,除了课堂要求还没正儿八经的写过文章呢!当然,那仅仅是作文还当不得文章的称呼。略微构思,便想好了写些什么,篇名便叫做“士人的精神。”

      作为半个读书人,这点略作解释。读书人是个很好的定义,可不止读一读教科书,我想那仅是“上课”或学习吧。今天的读书人,大多只是稍做阅读,最终都要去干这做那,读书只士业余爱好。但这儿的读书人,有个特殊而高贵的称呼“士”,读书就是他们主要的业务,可以不耕不作,但是不能不读书。    士这个词起源于周代,起初是专指分封制下一个特殊的阶层,到后来成为读书人的统称,这个阶层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和历史走向。东周末年的诸子百家争鸣及孔夫子儒家的建立,彻底的为士这个阶层的广泛产生提供了土壤。儒家一系列经典和宗师的出现确立了士人的精神和风骨。《孟子》一书就有多出典论成为后世文人士大夫所践行的准则,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还有如《孔子家语》:“士可杀不可辱。”“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语出《论语-泰伯》。诸如此类经典很多,最终行成了独特一格的士人风才。士      人是有风骨的,这种风度自魏晋时开始时大行其道。真名士,自风流。魏晋时期,犹以竹林七贤为代表,他们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讨论实事。不理会君王的招揽与猜忌,在自我的世界里徜徉,在天地间放声歌唱,醉卧于勾栏之中,扶琴于山水之间,真是好不快活。这风流气象深深刻进了士人的骨头,到了李白这儿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天子乎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一种怎样的酣畅自由,怎能不令人向往。可惜的是,这文人特有的风流,终究奈不住天家的威严,渐发的销声匿迹了,只留一些文人在自己的小天地中自饮自娱,可悲的是这样的文人也是极少见了的。

      士是有担当的。从古至今,这些文人士子树立了一面属于他们特有的旗子。典型的诸如曹操,他可谓是建安风骨的领头人物。目睹汉室衰微,如何匡扶天下,救万民于水火便成了他首要思考的问题。他以士子的情怀,挺身匡扶社稷。或许有人说他是汉贼,也许有人说他世家子弟,但不可否认,他还是一名读书人,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匡扶天下的心愿。同时他也是魏晋风骨的引领者,三曹七子谱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士人责任的,代表者还有颜真卿 ,辛弃疾,文天祥,林则徐,曾国藩等。说到颜真卿,许多人想到的是他的书法,可又有人记得他们兄弟起兵抗击安史之乱,为重建大唐付出了几多心血。而辛弃疾和文天祥则有是两位悲剧人物,他们两者相差不过几十年,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南宋小朝廷岌岌可危,试问这时候谁能保我大宋江山呢,唯有我挺身而出。可惜时运不济,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朝廷亡了,自身也成为阶下囚。到这时天下的文人都降了,南张北孔瑟瑟发抖,上表乞罪的函文早到了异族皇帝的手中,可他没有降,一首《正气歌》响彻千古,留下的是几千年文人担当。近代以来犹为明显,随然士人阶层已经消亡,但秉承士人精神的读书人都在抵抗外来侵略的前线。正是他们保存了中华文明的最后一丝精神。诸如林则徐,曾国藩,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些士人并未固步自封,而是敢于向前看。到了民国时期,这些读书人无论他是传统出身,还是西学之流,皆投身于抗战洪流,抛家舍业这才有新中国的建立。

      除了风骨和担当,士人剩下的大概就只有清高重名了。说起士人的清高,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这清高是读书人的通病,大家学的都是儒门经典,深信自己不比他人差,这造就了士人孤高自傲的性格,没少被人诟病。这里的清高可不是历史上一些清流的言之所谓,清流人士的清高十之八九是假的。这些人平时只会引经据典,要是让其干实事,那是万万不能的。清流的代表在近代最出名的要属张之洞和翁同龢了,这两人一个耗费数千万两连个铁厂也没办成,最后还被日本人收购了。而另一个人则是把国运都葬送在了上面,这里便不一一细写。士人看重名声可是出了名的,自古文无第一。士人看重名声,好比鸟儿爱惜羽毛一样。士人的重名是有底线的,而另一类读书人,也就是我们同常所说的“文人”,他们可不这么在乎。一方面打着文人的旗子,一面又做着不可告人的勾当。

      不知什么时候,士人的精神渐渐消亡,留下的只是文人。这情况在明朝时候凸显出来了,以往每逢朝廷危难,必有人挺身而出。但到了明朝却完全相反,士人的骨气只剩那么一点。这时的读书人,读书只是为了当官,当官只是为了赚钱。便出现了种种怪现象,以至于满清入关,抵抗的文人几乎没有人。如东林党魁钱誉谦这是个怕水太凉的主,品格还不如一个妓女,竟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反观一些底层群众,确揭竿而起,誓以满清血战。这真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尽是读书人。于是剃了头发,换了衣服,安心做奴才,可以说士人精神彻底没了。

      士人精神是读书人特有的成分,泱泱中华几千年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更应该重塑士人精神,发扬儒道传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士人的精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lxu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