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那时所经历的叫“风雨”,我以为那时自己叫“长大了”,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都是我背后的那座大山。
我曾恨过你
北京这座城市在儿时的记忆里是神秘而又温暖的,神秘的是这座被称为首都的城市离我那么遥远,遥远到我以为这一生我都到达不了这个地方。温暖的是父亲去了一座名为北京的城市打工,我以为电视里北京城穿梭的人群里说不定有父亲的背影,可是,我一次也没看见过。
父亲去了北京,所以没有人陪我上学,上学的路是一条很“坎坷”的小道啊,那是一条在下雨天都要光着脚淌着才能走过的泥巴小道。可是,别的孩子都有父亲接送啊,她们都是在父亲的背上渡过“泥河”,心里对父亲恨的小火苗大概源于此。
后来这个我“恨”着的父亲居然把妈妈也带去了北京,而我和弟弟彻底被授予“留守儿童”称号。在爷爷奶奶家,爷爷身体不好,弟弟十分调皮,奶奶不识字也不会教育小孩,所以以至于很多年我都扮演着“乖孙女”,“严姐姐”的角色。
我不敢惹爷爷奶奶生气,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督促弟弟学习,我不敢任性,我逼着自己成长。我恨父亲,这些事原本应该是他做的啊,我恨他不陪在爷爷身边,我恨他不陪在我身边,尽管每年他都会抽出几天的时间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来“贿赂我”,可是他也没能陪我们过一个年,他也没能送我去一次学校,开一次家长会,所以我“恨”他。
后来我更爱你
大概是分别太久,大概是父亲也觉得这种聚少离多不好,我终于有机会去北京了,去看看父亲住着的“高楼大厦”,去看看大城市的灯红酒绿,去体验高级的人生。
可是当我站在潮湿的地下室的时候,我清楚的听见自己的心“咯噔”一下,那时我还不知道,这是一种叫“心疼”的东西。我迷茫了,这是父亲住着的地方吗?这一点也不高级,这很潮湿,这还有蟑螂,这常年不见阳光,不开灯这漆黑一片,这难道不是穷困潦倒的人聊以避难的场所吗?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在这住了6年,只因为这“便宜”。可是总给我买很多很多好吃的,总给我买衣服,每年都按时给我交学费,每个月总给奶奶寄钱的父亲怎么可能缺钱呢?
在北京的那一个多月,父亲抽空带我去了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动物园、长城,地下室的“家里”零食饮料不断。而我却没有想象的开心,因为父亲每天四点多起床,夜晚十一二点回来,每天的午餐就是早上走的时候揣着的一个冷硬的馒头,身上的衣服满是补丁,父亲曾扛了3年的水泥包。
结语
年少时总觉得诗歌里的“岁月静好”好美,也一直想着长大后若能过上一种叫“岁月静好”的生活,大概也不枉此生。后来才懂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背后都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而这个人的名字叫“父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