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同事约我去四王冢看看,因为不想辜负这大好秋光。
今早,我俩开着车顺着马莲台的路往山里走,她说从马莲台能到四王冢。好久没来马莲台了,多看看吧。顺着路往西南方走,看了马莲台的养老院,又看了莲台山庄,再往前走,就不辨东西,不知身在何方了。看到一个大院门口写着“齐稷山庄”,就问路边的一位大姐,她支好了茶桌,正在准备茶具。她告诉我们,这是稷山。
一听稷山,我瞬间一震。天呐,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稷山啊,很早就想来看看,就是不知道它在哪儿,今早这么率性一游,竟然就到它脚下了。稷下学宫,据说就是因为在临淄都城南门外,稷山之下而得名的。
虽然这座山海拔只有172米,但不妨碍我抱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开始在山林中穿行。无他,就是因为稷下学宫,世界最早的大学。山上主要是侧柏,时不时听到鸟儿振翅飞动的声音,扑楞楞的,估计是挺大的鸟。可惜只听到振翅的声音,看不到鸟的影子。这可真是:空山不见鸟,但闻振翅声。越靠近山巅,柏树渐少以至于无,杂树越多,主要是荆杨、酸枣等灌木。在山顶东西两侧,有两座汉代墓葬,是非常罕见的竖式墓葬,就象一口井似的,墓室在一侧的井壁上,有点悬棺的样子。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这么深的墓,怎么开凿出来的?而最早在墓顶上,还有覆板,现在都已经不存在了。
在山巅,还有简陋的小庙,庙前有四五株古柏,主干苍劲,看上去得有上百年了。原来,最早是齐宣公在这里修建了孔子庙,所以稷山也叫夫子山。
下山之后,又顺着路胡游,到了刘家终村。因为最早在这儿定居的是姓刘的一户人家,又靠终军墓,所以村名就成了刘家终村。终军,又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请缨就源自于他。
临淄这个地方,有太多的历史人文古迹了。随便看看,往往都是青史留名的。田单墓、孔子闻韶处、三士冢(诸葛亮曾写诗,说它在临淄都城东门外,现在也还是在那里)、晏婴墓,石佛寺(林徽音和梁思成曾来这里考察过北魏佛像)、梧台(屈原出使齐国,曾在此停留)、遄台(孙膑赛马的地方)……
但这些,有多少人曾经仔细地去看过呢?
再想到我们的父母,我们对他们是那么的熟悉,但又是那么陌生。因为天天见,所以没有仔细地端详过;因为太熟悉,所以没想过,他们的童年、少年又是怎样度过的。如果有人突然被问到哲学问题之一“你从哪里来”, 大约很多人都会有点发懵,不知该怎么回答。但如果通俗地问:你家乡是哪里,有哪些著名的传说或故事,这个地名为什么是这样命名,你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字是什么,他们的老家是哪里等等,又有多少人能够流畅地说出来呢?
我们只顾往前走,却忘记了来时的路。
而当我们能够对最熟悉的地方、最熟悉的人都能够了如指掌的时候,内心会有更深更多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