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是我爱好的一项运动,每逢节假日,畅游于家乡的山山水水,呼吸着天然氧吧的新鲜空气,不仅有益身体健康,陶冶性情,还成就了我一篇篇的游记,岂不美哉!乐哉!
但是,自从去年疫情之后,我很少参加户外徒步,游记也没有坚持再写。见这个周六天气好,线路难度不大,于是报名参加。
我们这次徒步的线路在白杨坪(属恩施市的一个乡镇)境内,目的地有两处,即鳝孔坝和洞下槽。
1.
鳝孔坝,用我们这里的土话说,就是一处草坝坝。山里人没有见过大草原,自然对草原充满了向往。
虽然只是个草坝坝,但是美得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场景。草坝里长满了黄色的、紫色的小花儿,娇小玲珑,色泽明亮。用手机下载的小程序“识花君”识别,显示黄色的花儿是毛茛(gen,读四声),紫色的小花是地八角,均可入药。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87e1b8ebb0a5aed6.jpg)
我想,如果真的是毛茛(又称“鸭脚板”、“野芹菜”、“水芹菜”),一定被会识货的村民采摘了,哪会开得遍地都是。因为这种植物不仅有药用价值,洗净之后还可以下汤锅或者炒了吃,味道非常鲜美。
草坝里有村民牧羊,白的、黑的、棕色的、花白的,像是給美丽的地毯上绣上了精美的图案。
我仔细观察,羊儿们只是吃草,却不去动那黄色的、紫色的小花儿。它们并不傻,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所以,花儿们无恙,静静地开放,努力地展现着它们的美。倒是我们的到来打扰了花儿的宁静。为了拍几张美照,肆意踩踏,弄得它们遍体鳞伤,不知多久才能恢复过来,我心中十分疼惜。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242df5764d8d504a.jpg)
大自然是非常仁慈的,她生养万物,给予所有的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包括我们人类。如果人类仅仅只是为了饱腹,所需并不太多,但是人类的欲望过重,过度索取,就会破坏生态原有的平衡。
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并不是万物的主宰,对自然应心存敬畏,与万物共生共长,方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有长久的立足之地。
2.
再来说说我们游玩的第二个目的地――洞下槽,虽然是故地重游,还是兴致勃勃。
游玩的区域在杨家寨子,这是一家生态休闲农庄。寨子里修建了一座观光长廊、几个大池塘,池塘里的金鱼长得肥壮,自在地游来游去,很讨游客欢喜。
寨子周围,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目不暇接。据说很多都是从外面采购回来的,成本昂贵,有的一颗价值就上百万。那颗造型特别的紫薇有四百多年的树龄了,开得艳丽无比的红色大朵杜鹃花,是我第一次见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c419df93aee71b5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082df35b632d0d5d.jpg)
徒步线路是从杨家寨子出发,登山至求雨台,往返近四公里。
天空灰蒙蒙的,飘着薄薄的云层,从云缝里偶尔洒下一缕阳光。阳光照在茶园里,绿得发亮;照在硬化的游步道上,白花花的,非常刺眼。有的路段是石板路,这是我比较喜欢的,踩在上面有一种踏实感。
放眼望去,一排排茶园,被修葺得整整齐齐,是洞下槽特有的风光。
采几片茶叶凑近闻闻,淡淡的清香直入鼻孔,沁人心脾。绿茶,除了解渴,还有降血脂的功效,可是性寒,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像我这样偏寒的体质,要么喝白开水,要么喝暖胃的红茶或者花茶。
在这段不长的游步道上,还修建了四处别具一格的阁楼和亭子。一处位于山脚,前年徒步的时候,在这里听过灯戏传承人孟永香的一段清唱,原生态的唱腔令人耳目一新,至今记忆犹新。想要采访一下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一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一处是半山腰的亭子,全部采用木料,结合处用楔子卯住,不使用一颗铁钉。土家吊脚楼和风雨桥,都是这样修建的,非常牢固。
在这里,可以鸟瞰洞下槽全村的村貌,四周群山环绕,山水相依,白墙灰瓦点缀其中,一派田园风光。
细看两旁的茶树,有的刚刚采摘过了,等待新一轮的嫩牙长出;有的抽出了两三片的嫩芽,等待着采摘,再不采摘就要老掉了。
一位下山的游客,带了一个塑料袋,袋里装了少许茶叶,说是带回家体验一下手工炒茶的乐趣。她还采了一些折耳根(鱼腥草),看来她的这趟徒步行走收获不少。
继续往上走,就能看到三层高的八角亭,与之相隔不远的是求雨台和展羽阁,周围皆是阡陌茶园,绿意盎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f8910478a191c3e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03206/0de0fd7acd8a1918.jpg)
到达求雨台之后,开始返程。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考验的是人的体力,下山对膝关节的冲击力比较大。我大半年没有户外徒步了,这次行走情况还好,刚开始有点吃力,走过半程以后越走越轻松,也许是身体适应了吧
返回到山脚的农庄,没等多久,晚餐备好了。
腊猪蹄汤锅和榨广椒炒腊肉是土家宴席的标配,不仅土家人喜欢,许多外来游客也很喜欢。
满满一桌菜,每道菜都做得很地道,只是腊蹄的火候还不够,吃起来比较费劲儿。有队友调侃说:“得回锅再炖会儿,都是中老年人了,牙齿被啃落了多不划算。”
一桌菜吃得舒舒服服,所剩无几。这光盘行动还是应该点个赞。
老天爷挺眷顾我们的,硬是撑着没有下雨,直到我们准备返程的时候,才飘起了零星小雨,这会儿下雨也没什么关系了。
PS:
洞下槽村,隶属恩施市白杨坪乡,距离恩施城区三十多公里。经过十多年的精准扶贫开发,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原来的“鱼米小乡”变成了如今的“茶园之乡”,从原来的山间小村变成了如今的旅游新村。这里还是灯戏传承基地,七十多岁的孟永香老人是灯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近年来,恩施注重打造乡村旅游,将地域文化、自然景观、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涌现了一大批像洞下槽、二官寨这样的特色村寨,吸引着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前往观光游览,带动当地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