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济学的课上,老师说了一个“机会成本”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决定花一定的时间去做一定的事情后,你就不能去做其他事情了;例如你国庆想去香港,那其他地方你肯定是去不了了。以前倒是觉得这个没什么呀,不就是选择的问题么,到后面才发现,并不是的,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为什么,有的人称为富人/作家/商人/高级白领,而有的人确是工人/厨师等,当然,并不是否定一些职业,而是某些职业能带来的价值确实较低。
原因其实就在于“机会成本”,你把你的机会=时间花在哪里,你相应的机会就在哪里;你花了多少成本,你收获的价值也是等值得到,好比如你购买的股票涨了10倍,你买1千股和另一个人买了10000股的价值会相等么?当然不会。
为什么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其实你也是。
很少了去思考关于自己的“机会成本”。我最近看的一本书里说,她生了一个baby后却开始想学钢琴了,怎么办?每天10点她的小孩入睡,她让她的钢琴老师晚上10点到她家,为了不吵到家里人,她用的是电子琴,戴上耳机,就只有自己听得到。我看完心想:天啊,怎么可以这么神奇?我以前给自己找的很多理由,比如,我要上班,有时候一忙到10点11点就很困了,虽然我也很想学钢琴,路过小区的钢琴学校,每次都想进去看看,我给自己的理由是:没时间。可是这个年轻的妈妈,她对自己的梦想付出的是自己10点照顾好baby就可以睡觉的机会成本,而我呢,白白的流失了这个机会成本,还告诉自己没空,其实不过是在给自己的梦想偷懒罢了。
后面还告诉自己,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梦想刚刚好都没有空去实现。
所以,如果我晚上10点不睡觉我可以干嘛?我有点驼背,其实,站15分钟或半个小时对我的塑形都很有帮助,我试过么?其实,我想当作家,我每天花1个小时来写作,我试过么?(目前正在执行,但是偶尔还是落单)......
除了晚上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在工作的时间呢?如果我早上8点半到公司可以安排一下今日工作,而不是在那里看某某新闻推送出来的一些信息,我今天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如果我在每个会议之前认真的的看这个会议的准备资料,花10分钟乃至5分钟思考,这场会议对于今天或者以后会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大大的,我今天总结的时候才发现我失去了那么多可以自我成长的机会。
自我成长不应该是鸡汤,也不应该是励志文,而是你回过头发现你对你的时间问心无愧。
你对得起你过的每一分钟,如果每一分钟你无法负责,你至少对得起你过的每一个小时,让你的小时们死而无憾,对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