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在我们所处的智能时代,这个说法更为贴切,因为这个时代更关注创造力,而我们人人都可以,也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
1
下面有几个学习的场景:
场景一: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设备先进,富有经验的老师正在侃侃而谈,学生们安安静静地认真听课。
场景二:繁花盛开的户外,一名学生正在弹琴,孔子席地而坐,其他学生环坐在孔子四周,他们在一问一答聊人生。
场景三:在印度的贫民窟,一台带鼠标的电脑被镶嵌在墙里边,没有任何人留下任何话,旁边架了一台摄像头观察,然后就有一群贫民窟的孩子来玩电脑。半个月之后,安放电脑的人来做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电脑。他们很熟练地打开网页、打开文件或播各种音频、视频。他们的程度和在大学里认真学过的大学生的熟练程度差不多,问题是,孩子们不认识这些电脑上的英文。
我一直有一种错觉,以为场景一才是学习,那种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才是学习。实际上,这是工业化的产物。在工业革命之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教育都不是这样的。
而场景三,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画面,学习来自好奇心和内在的动力。
2
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即今天的智能时代,更看重创造力。但是,人人都接受教育的工业化教育体系里,学生们被压制,不允许有个体意识,最不需要创造力,他们成了教育好的标准化工业品。
工业化教育体系里,教学混为一谈,并采取专制独裁的教授,教学环境机械化,学科割裂,学生们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
而学习内容,由低到高有数据、信息、知识、理解和智慧五个级别,但是在传统学习中,学生们最缺乏的是理解和智慧,因为大量的时间花在低级别的学习上了。
3
智能时代的来临,为个体的学习,提供了一次翻转的时机,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我们通过自学,一样能达到接受教育的效果。因为我们能:
在全球范围内直接获取最新的知识;
获取任何领域最佳榜样;
可在任何地方与其他有共同兴趣的人进行互动;
把新思想、新发明、新艺术创作广而告之;
对任何文化贡献及时反馈;
以适合自身的速度把个人兴趣发挥到自己希望达到的程度;
可以在一生中将一种生活转向另一种生活。
4
教育的本质是:探索那些赋予我们生命意义的活动,这是一个终生的过程,在这个探索中,我们会释放出:激情,决心,自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交流的能力,与他人互动的能力。
人是内生的,而教育是外在的。适应新时代的理想教育是:
婴幼儿期的孩子学习,应该允许他们犯错,应该尊重他们;在大学之前的学习,应该让孩子们成为教育的中心,让孩子们主动学习,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大学则应该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们在一生中坚持学习。
好吧,终身学习的时代来临了,也许我们人人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参考资料:《翻转式学习》
作 者: 拉塞尔·L·阿克夫 丹尼尔·格林伯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