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热播的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这竟是个“双穿越”的故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25639507/f17d5cf9d2cf6883.jpg)
影片最后十五分钟前,我们只以为它在讲述女儿晓玲穿越回1981努力母亲英子高兴,弥补遗憾的故事,却在倒数第十五分钟发生反转,原来这还是个母亲穿越回1981扮演年轻时的自己,让女儿高兴的故事。
“可是我妈现在应该还不会缝啊!”
一句话反转,瞬间戳中泪点,惊讶而揪心。
不是我穿越过来让我妈高兴的吗?怎么到头来还是我妈在一直配合我让我高兴……怎么会是这样?
明白一切的晓玲一路泪奔到英子面前泣不成声,而英子用她的笑容仿佛在告诉她,你的努力我都看得到,你来我真的很高兴。呼应了片头的那段温暖对白:
“我来你高兴吗?”
“你来我高兴啊!”
影片最后从英子的视角来拍,从一个穿越过来扮演年轻时的自己的母亲的角度,来看同样穿越过来努力让自己开心的女儿的真情目光与内心独白。
我将尝试以独白对话的形式来揣摩描绘英子的内心——
你好,贾晓玲:
真好,我重回了我的青春,你参与了我的青春。你来我真的很高兴,作为贾晓玲的母亲,我很骄傲。
你一直是个情感细腻有眼力见儿的姑娘,看着你琴姨气势压倒一片,你就想着也让我在大家面前出回风头高兴高兴。你看你盲人的动作和情感把握得多到位,还为我赢得了全厂第一台电视机,多有灵性。
你惦记着你玉梅姨说的“大好事儿”,鼓励我们参加排球赛争取荣誉,自己动脑动手又发动力量解决阿姨们的难题,看你在赛场拼命接球的身影,我很感动,能与闺女并肩作战比什么都开心。
这“大好事儿”给你惦记得还出了一连串的乌龙,连票不连座的电影、有味道的划船、笑出泪的二人转表演,你变着法儿地撮合我和你光林叔,让我想哭又想笑。看你的表演,你搁那儿演得笑容洋溢,充满自信和幸福,妈乐得骄傲得一通眼泪,我女儿咋这么有才捏?
记得那天我们喝酒,妈说的都是真心话,妈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考不考什么大学、出不出国、月薪有没有八万都不重要。你说下辈子要给我当妈,妈笑了,那你可要努力了,妈可不会轻易让给你。
其实我跟你爸已经秘密在一起三年了。领了证第一个就想给你看,没成想你那么激动地反对。为了让我高兴,你连自己都想抹杀掉,你说你傻不傻?我觉得我这辈子过得特别幸福,你怎么就不相信我呢?你爸专干给人送温暖这活,多年的感情妈心里踏实。更何况还有了这么可爱的你,再来一次妈依然要你。
你好,贾晓玲。
看到你健康快乐地长大,比什么都让妈感到骄傲自豪。
妈一直坚定地相信你未来会有出息,你已经很有出息了。
你来,妈真的很高兴。
连青春里都有了一次你,不能再高兴。
如果用《你好,贾晓玲》来理解这部电影,影片其实还映射了现实生活中的两种极端:
一种,由于我们从有记忆开始母亲仿佛就是位中年妇女的形象,便忘了她们也曾是花季少女,用刻板印象和道德枷锁将母亲捆绑住了。
另一种,意识到母亲也有花季的孩子或品尝过遗憾感到懊悔的孩子容易在试图补偿时,一味抹杀自己存在的意义,消极定义了母亲幸福感的来源。
也许,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去挖掘彼此更舒适的模式,才能去平衡极端中的落差:
如果要感恩,请记得她也曾是个花季少女,给她任性的机会,脆弱的可能,温暖的倾听。
如果要保护,请学会放手与尊重,母亲是否快乐幸福,她们一定比我们更清楚,她也有权选择自己认为会幸福的人生。
如果要补偿,请慎重。伤痕似烙印,缝合不了。在漫长的人生中,我们最需要练习的是警醒与自洽。不总想着补偿,某种程度上能减少伤痕。学会与伤痛和解,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做能做的,其它才交给时间。
你好,李焕英,我很高兴能做你的女儿,我会做好这个角色。
你好,贾晓玲,我很高兴能做你的母亲,你来我就已经很高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