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quicklist
由于考虑到链表adlist
的附加空间相对太高,prev
和next
指针就要占去 16 个字节 (64bit系统的指针是8个字节),另外每个节点的内存都是单独分配,会加剧内存的碎片化,影响内存管理效率。
quicklist
是一个3.2版本之后新增的基础数据结构,是redis自定义的一种复杂数据结构,将ziplist
和adlist
结合到了一个数据结构中。主要是作为list
的基础数据结构。
在3.2之前,list
是根据元素数量的多少采用ziplist
或者adlist
作为基础数据结构,3.2之后统一改用quicklist
,从数据结构的角度来说quicklist
结合了两种数据结构的优缺点,复杂但是实用:
- 链表在插入,删除节点的时间复杂度很低;但是内存利用率低,且由于内存不连续容易产生内存碎片
- 压缩表内存连续,存储效率高;但是插入和删除的成本太高,需要频繁的进行数据搬移、释放或申请内存
而quicklist
通过将每个压缩表用双向链表的方式连接起来,来寻求一种收益最大化。
redis list数据结构特点
- 表
list
是一个能维持数据项先后顺序的双向链表 - 在表
list
的两端追加和删除数据极为方便,时间复杂度为O(1) - 表
list
也支持在任意中间位置的存取操作,时间复杂度为O(N) - 表
list
经常被用作队列使用
二、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Node {
struct quicklistNode *prev; // 前一个节点
struct quicklistNode *next; // 后一个节点
unsigned char *zl; // ziplist
unsigned int sz; // ziplist的内存大小
unsigned int count : 16; // zpilist中数据项的个数
unsigned int encoding : 2; // 1为ziplist 2是LZF压缩存储方式
unsigned int container : 2;
unsigned int recompress : 1; // 压缩标志, 为1 是压缩
unsigned int attempted_compress : 1; // 节点是否能够被压缩,只用在测试
unsigned int extra : 10; /* more bits to steal for future usage */
} quicklistNode;
quicklistNode
实际上就是对ziplist
的进一步封装,其中包括:
- 指向前后压缩表节点的两个指针
-
zl
:ziplist
指针 -
sz
:ziplist
的内存占用大小 -
count
:ziplist
内部数据的个数 -
encoding
:ziplist
编码方式,1为默认方式,2为LZF数据压缩方式 -
recompress
:是否压缩,1表示压缩
这里从变量count
开始,都采用了位域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内存声明,使得6个unsigned int
变量只用到了一个unsigned int
的内存大小。
C语言支持位域的方式对结构体中的数据进行声明,也就是可以指定一个类型占用几位:
- 如果相邻位域字段的类型相同,且其位宽之和小于类型的
sizeof
大小,则后面的字段将紧邻前一个字段存储,直到不能容纳为止; - 如果相邻位域字段的类型相同,但其位宽之和大于类型的
sizeof
大小,则后面的字段将从新的存储单元开始,其偏移量为其类型大小的整数倍; - 如果相邻的位域字段的类型不同,则各编译器的具体实现有差异,VC6采取不压缩方式,Dev-C++采取压缩方式;
- 如果位域字段之间穿插着非位域字段,则不进行压缩;
- 整个结构体的总大小为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
sizeof(quicklistNode); // output:32
,通过位域的声明方式,quicklistNode
可以节省24个字节。
通过quicklist
将quicklistNode
连接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数据结构了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 {
quicklistNode *head; // 头结点
quicklistNode *tail; // 尾节点
unsigned long count; // 所有数据的数量
unsigned int len; // quicklist节点数量
int fill : 16; // 单个ziplist的大小限制,由list-max-ziplist-size给定
unsigned int compress : 16; // 压缩深度,由list-compress-depth给定
} quicklist;
redis_quick_list.png
由于quicklist
结构包含了压缩表和链表,那么每个quicklistNode
的大小就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点。如果单个quicklistNode
存储的数据太多,就会影响插入效率;但是如果单个quicklistNode
太小,就会变得跟链表一样造成空间浪费。
quicklist
通过fill
对单个quicklistNode
的大小进行限制:fill
可以被赋值为正整数或负整数,full的大小由list-max-ziplist-size
给定。
list-max-ziplist-size
1、list-max-ziplist-size
取值,可以取正值,也可以取负值。
当取正值的时候,表示按照数据项个数来限定每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长度。比如,当这个参数配置成5的时候,表示每个quicklist
节点的ziplist
最多包含5个数据项,最大为32768个。
#define FILL_MAX (1 << 15) // 32768
void quicklistSetFill(quicklist *quicklist, int fill) { // set ziplist的单个节点最大存储数据量
if (fill > FILL_MAX) { // 个数
fill = FILL_MAX;
} else if (fill < -5) { // 内存大小
fill = -5;
}
quicklist->fill = fill;
}
当取负值的时候,表示按照占用字节数来限定每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长度。这时,它只能取-1到-5这五个值,每个值含义如下:
- -5: 每个
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大小不能超过64 Kb。(注:1kb => 1024 bytes) - -4: 每个
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大小不能超过32 Kb。 - -3: 每个
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大小不能超过16 Kb。
-2: 每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大小不能超过8 Kb。(-2是Redis给出的默认值) - -1: 每个
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大小不能超过4 Kb。
2、list-max-ziplist-size
配置产生的原因?
每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越短,则内存碎片越多。内存碎片多了,有可能在内存中产生很多无法被利用的小碎片,从而降低存储效率。这种情况的极端是每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只包含一个数据项,这就蜕化成一个普通的双向链表了。
每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越长,则为ziplist
分配大块连续内存空间的难度就越大。有可能出现内存里有很多小块的空闲空间(它们加起来很多),但却找不到一块足够大的空闲空间分配给ziplist
的情况。这同样会降低存储效率。这种情况的极端是整个quicklist
只有一个节点,所有的数据项都分配在这仅有的一个节点的ziplist
里面。这其实蜕化成一个ziplist
了。
可见,一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要保持一个合理的长度。那到底多长合理呢?Redis提供了一个配置参数list-max-ziplist-size
,就是为了让使用者可以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优化。
list-compress-depth
其表示一个quicklist
两端不被压缩的节点个数。注:这里的节点个数是指quicklist
双向链表的节点个数,而不是指ziplist
里面的数据项个数。实际上,一个quicklist
节点上的ziplist
,如果被压缩,就是整体被压缩的。
1、list-compress-depth
的取值:
- 0: 是个特殊值,表示都不压缩。这是Redis的默认值。
- 1: 表示
quicklist
两端各有1个节点不压缩,中间的节点压缩。 - 2: 表示
quicklist
两端各有2个节点不压缩,中间的节点压缩。 - 3: 表示
quicklist
两端各有3个节点不压缩,中间的节点压缩。
2、list-compress-depth
配置产生原因?
当表list
存储大量数据的时候,最容易被访问的很可能是两端的数据,中间的数据被访问的频率比较低(访问起来性能也很低)。如果应用场景符合这个特点,那么list
还提供了一个选项,能够把中间的数据节点进行压缩,从而进一步节省内存空间。Redis的配置参数list-compress-depth
就是用来完成这个设置的。
三、quicklist典型基本操作函数
当我们使用lpush
或rpush
等命令第一次向一个不存在的list
里面插入数据的时候,Redis会首先调用quicklistCreate
接口创建一个空的quicklist
。
Create
/* Create a new quicklist.
* Free with quicklistRelease(). */
quicklist *quicklistCreate(void) {
struct quicklist *quicklist;
quicklist = zmalloc(sizeof(*quicklist));
quicklist->head = quicklist->tail = NULL;
quicklist->len = 0;
quicklist->count = 0;
quicklist->compress = 0;
quicklist->fill = -2;
return quicklist;
}
从上述代码中,我们看到quicklist
是一个不包含空余头节点的双向链表(head
和tail
都初始化为NULL
)。
Push
quicklist
只能在头尾插入节点,以在头部插入节点为例:
int quicklistPushHead(quicklist *quicklist, void *value, size_t sz) { // 在头部插入数据
quicklistNode *orig_head = quicklist->head;
if (likely(_quicklistNodeAllowInsert(quicklist->head, quicklist->fill, sz))) { // 判断是否能够被插入到头节点中
quicklist->head->zl = ziplistPush(quicklist->head->zl, value, sz, ZIPLIST_HEAD); // 调用ziplist的api在头部插入数据
quicklistNodeUpdateSz(quicklist->head); // 更新节点的sz
} else { // 需要新增节点
quicklistNode *node = quicklistCreateNode(); // 新建节点
node->zl = ziplistPush(ziplistNew(), value, sz, ZIPLIST_HEAD); // 新建一个ziplist并插入一个节点
quicklistNodeUpdateSz(node); // 更新节点的sz
_quicklistInsertNodeBefore(quicklist, quicklist->head, node); // 将新节点插入到头节点之前
}
quicklist->count++; // count自增
quicklist->head->count++;
return (orig_head != quicklist->head); // 返回0为用已有节点 返回1为新建节点
}
quicklist
的主要操作基本都是复用ziplist
的api
,其中likely
是针对条件语句的优化,告知编译器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让编译器针对这种条件进行优化;与之对应的还有unlikely
。由于绝大部分时候都不需要新增节点,因此用likely
做了优化
在_quicklistNodeAllowInsert
函数中,针对单个节点的内存大小做了校验
REDIS_STATIC int _quicklistNodeAllowInsert(const quicklistNode *node,
const int fill, const size_t sz) { // 判断当前node是否还能插入数据
if (unlikely(!node))
return 0;
int ziplist_overhead;
/* size of previous offset */
if (sz < 254) // 小于254时后一个节点的pre只有1字节,否则为5字节
ziplist_overhead = 1;
else
ziplist_overhead = 5;
/* size of forward offset */
if (sz < 64) // 小于64字节当前节点的encoding为1
ziplist_overhead += 1;
else if (likely(sz < 16384)) // 小于16384 encoding为2字节
ziplist_overhead += 2;
else // encoding为5字节
ziplist_overhead += 5;
/* new_sz overestimates if 'sz' encodes to an integer type */
unsigned int new_sz = node->sz + sz + ziplist_overhead; // 忽略了连锁更新的情况
if (likely(_quicklistNodeSizeMeetsOptimizationRequirement(new_sz, fill))) // // 校验fill为负数是否超过单存储限制
return 1;
else if (!sizeMeetsSafetyLimit(new_sz)) // 校验单个节点是否超过8kb,主要防止fill为正数时单个节点内存过大
return 0;
else if ((int)node->count < fill) // fill为正数是否超过存储限制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同样,因为默认的fill
为-2,所以针对为负数并且不会超过单个节点存储限制的条件做了likely
优化;除此之外在计算的时候还忽略了ziplist
可能发生的连锁更新;以及fill
为正数时单个节点不能超过8kb
Pop
/* Default pop function
*
* Returns malloc'd value from quicklist */
int quicklistPop(quicklist *quicklist, int where, unsigned char **data,
unsigned int *sz, long long *slong) {
unsigned char *vstr;
unsigned int vlen;
long long vlong;
if (quicklist->count == 0)
return 0;
int ret = quicklistPopCustom(quicklist, where, &vstr, &vlen, &vlong,
_quicklistSaver);
if (data)
*data = vstr;
if (slong)
*slong = vlong;
if (sz)
*sz = vlen;
return ret;
}
quicklist
的pop
操作是调用quicklistPopCustom
来实现的。
quicklistPopCustom
的实现过程基本上跟quicklistPush
相反:
- 从头部或尾部节点的
ziplist
中把对应的数据项删除; - 如果在删除后
ziplist
为空了,那么对应的头部或尾部节点也要删除; - 删除后还可能涉及到里面节点的解压缩问题。
节点压缩
由于list
这个结构大部分时候只会用到头尾的数据,因此redis利用lzf
算法对节点中间的元素进行压缩,以达到节省内存空间的效果。压缩节点的结构体和具体函数如下:
typedef struct quicklistLZF { // lzf结构体
unsigned int sz; /* LZF size in bytes*/
char compressed[];
} quicklistLZF;
REDIS_STATIC int __quicklistCompressNode(quicklistNode *node) { // 压缩节点
#ifdef REDIS_TEST
node->attempted_compress = 1;
#endif
/* Don't bother compressing small values */
if (node->sz < MIN_COMPRESS_BYTES) // 小于48字节不进行压缩
return 0;
quicklistLZF *lzf = zmalloc(sizeof(*lzf) + node->sz);
/* Cancel if compression fails or doesn't compress small enough */
if (((lzf->sz = lzf_compress(node->zl, node->sz, lzf->compressed,
node->sz)) == 0) ||
lzf->sz + MIN_COMPRESS_IMPROVE >= node->sz) { // 如果压缩失败或压缩后节省的空间不到8字节放弃压缩
/* lzf_compress aborts/rejects compression if value not compressable. */
zfree(lzf);
return 0;
}
lzf = zrealloc(lzf, sizeof(*lzf) + lzf->sz); // 重新分配内存
zfree(node->zl); // 释放原有节点
node->zl = (unsigned char *)lzf; // 将压缩节点赋值给node
node->encoding = QUICKLIST_NODE_ENCODING_LZF; // 记录编码
node->recompress = 0;
return 1;
}
插入
quicklist
不仅实现了从头部或尾部插入,也实现了从任意指定的位置插入。quicklistInsertAfter
和quicklistInsertBefore
就是分别在指定位置后面和前面插入数据项。这种在任意指定位置插入数据的操作,情况比较复杂。
- 当插入位置所在的
ziplist
大小没有超过限制时,直接插入到ziplist
中就好了 - 当插入位置所在的
ziplist
大小超过了限制,但插入的位置位于ziplist
两端,并且相邻的quicklist
链表节点的ziplist
大小没有超过限制,那么就转而插入到相邻的那个quicklist
链表节点的ziplist
中 - 当插入位置所在的
ziplist
大小超过了限制,但插入的位置位于ziplist
两端,并且相邻的quicklist
链表节点的ziplist
大小也超过限制,这时需要新创建一个quicklist
链表节点插入 - 对于插入位置所在的
ziplist
大小超过了限制的其它情况(主要对应于在ziplist
中间插入数据的情况),则需要把当前ziplist
分裂为两个节点,然后再其中一个节点上插入数据
总结
quicklist
除了常用的增删改查外还提供了merge
、将ziplist
转换为quicklist
等api
,这里就不详解了,可以具体查看quicklist.h
和quicklist.c
文件。
-
quicklist
是redis在ziplist
和adlist
两种数据结构的基础上融合而成的一个实用的复杂数据结构 -
quicklist
在3.2之后取代adlist
和ziplist
作为list
的基础数据类型 -
quicklist
的大部分api
都是直接复用ziplist
-
quicklist
的单个节点最大存储默认为8kb -
quicklist
提供了基于lzf
算法的压缩api
,通过将不常用的中间节点数据压缩达到节省内存的目的 -
quicklist
将双向链表和ziplist
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做了一个均衡,能较大程度上提高Redis的效率。push
和pop
等操作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都达到了最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