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附近有一个图书馆分馆,由于面积小,书也不多,特别好找书。这本梅毅的《南明 流亡的悲歌》,以及他的其他几本历史著作,崭新崭新地,在书架上搭眼一瞥,望之瞩目,鹤立鸡群。又因为我的图书证过期等各种原因,借了好几次总算可以借回家读。
南明这段历史,一直不是很了解。又觉得陈寅恪先生晚年穷10年功夫写80万字的《柳如是别传》,虽然我连这本书的序言都没有看懂,也不妨碍我对这本书越发生起的兴趣,对柳如是、陈子龙、钱谦益等一干人,他们在明末清初,这种改朝换代、天翻地覆般动乱的年代里,以及各种各样的知识分子怎样在严酷的命运面前块择自己的归宿。
作为一名大史学家,陈寅恪不惜花费10年时间为一名女子立传,不得不说是有很大深意的,在时代的动乱面前,在朝代更迭之间,在个人与时代之间,如何选择安身立命,是做一名卑污的叛国者、变节者、投降者,还是坚持自己的操守,临危不惧、挺身赴难、百折不挠、尽忠报国,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每个人可能都做出各种不同的选择。
而梅毅的这本书,首先是历史著作,写作方法上又兼有散文、随笔的形式,杂以历史小品,有些考证的细节更是难得,读来令人欲罢不能。虽然目前我读过的历史类读物,仍然最为推崇高阳的历史小说,但高阳的书是小说,是有想象、夸张、演绎成分的,不能作为正史读。
本书人物众多,细心写就的足有上百人,从明末崇祯帝、李自成、张献忠、洪承畴、胡三桂、祖大寿,到南明的马士英、阮大铖、四镇将领以及他们的部下,到拥戴的前后六位皇帝或监国(代理皇帝),各种的忠臣逆臣降臣贰臣、各色人物纷纷出场,我也终于大概理清了南明是怎么回事。
从清军入关,崇祯帝自杀身亡明朝灭亡、顺治帝登基,朱由崧(弘光帝)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这是1644年,到1662年,最后一位南明皇帝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只存在了短短18年时间,期间共有6位皇帝或监国被拥立,被俘虏,被出卖,被刺杀,有多少次转瞬即逝的历史瞬间,历史转折处,可以被改写,可是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只余一声叹息。
数点梅花亡国泪----史可法
史可法纪念馆在扬州,几十年前第一次去扬州的时候应该去过,可惜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扬州十日”清军屠城,共屠杀全城百姓80多万人(包括战乱以来由北方和长江一带逃到扬州的四五十万百姓,史可法不忍相弃全部接纳进扬州州)。清军破城之际,史可法主动暴露自己“吾乃史督师也!”原本想自己以一死之力换得全城百姓的性命,可惜多铎并非存有一念之仁之人,自此清军大开杀戒,在随后的战争、平叛过程中动不动就屠城,屠戮生民。
史可法的遗笔嘉定三屠5万余人,江阴之屠17万,南昌之屠40余万,广州之屠60余万,昆山之屠40万余,金华之屠5万余,泾县之屠5万余,赣州之屠约40万,湘潭屠城5万余,同安之屠约5万,苏州之屠10余万,嘉兴之屠10余万,沅江之屠10余万,舟山之屠,数目不详,尸体填满大海,腥臭数百里。据考证,明末清初人口直接由一亿多减少到了3000多万,中国人口数十年间,锐减了八千多万的人口。除去战乱青黄不接,那么,直接死于清军屠杀的人口应不少于5000万人。
更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南明的左懋第去北京交涉,被内奸出卖,一行六人被多尔衮杀害,在菜市口临刑之前,左懋第问属下五人“你们不后悔吧?”,五人挺立异口同声答曰:“求仁得仁,又有何悔!”突然一清将飞骑而来,高喊“如果有人投降,立即封以王爵!”左懋第说出他一生中最后8个字:
“宁为南鬼,不为北王!”
(时行刑的刽子手杨某也是汉人,他向左懋第等人涕泣叩头行礼,然后行刑、落刀)
含笑归太虚-----夏完淳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上选有他的《别云间》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的老师是陈子龙,柳如是原是陈子龙的小妾,两人知己唱和,诗词往来,志趣相投,后来陈子龙的嫡妻大闹,不得已与柳如是分手,后来柳如是嫁给大学士钱谦益,但钱谦益“平日慷慨成仁义,事到临头一死难”,明亡之际,江湖上流传着他的“水太冷”、“头皮痒”故事,柳如是本来约他两人一起投水自杀殉国,他试了试水温,嫌“水太冷”,拉着柳如是活了下来。“头皮痒”则是清人下了剃发令,某天钱谦益说他“头皮痒”要去理发,出来后已经俨然剃了清朝的金钱鼠尾头。虽说陈寅恪在《柳如是别传》中其实已经明确这些传说是无稽之谈,但文人在关键时刻的气节持守却是表露无疑。
夏完淳在父亲和老师先后投水殉国后,作为家中独子的他,还是毅然走上了抗清的道路,不幸被清军逮捕后在南京被害,死时年仅十七岁。他的《狱中上母书》真挚感人,足以流传千古。
一望苍茫九死身----张煌言
张煌言是宁波人,原本与张名振一起奉鲁监国,后来鲁监国被郑成功软禁到了台湾,张名振死后,张煌言独撑残军,留有一线希望东山再起。最后被软禁在台湾的鲁监国因哮喘病也死了,最后一线复国的希望破灭了。张煌言尽散其军,打算与随从十余人先全数落发为僧,再图机会复明。可惜有内奸告发,被清军生擒。历尽各种的劝降,诱降,张煌言始终不屈,只求速死。
临刑时,张煌言五人表现出了最后的气节。
张煌言与从官罗伦并坐,两个明朝武将面向张煌言而跪,16岁的童仆杨冠毓坚决不跪下临刑,而是站在主人身边待刑。
如此,这五个人,即使到死,仍保持明朝伦序礼仪。
临到刑场前,张煌言欣然提笔,作绝命诗两首:
其一
揶揄一息尚图存,吞炭吞毡可共论?
复望臣靡兴夏祀,祗凭帝眷答商孙。
衣冠犹带云霞色,旌旆仍留日月痕。
赢得孤臣同硕果,也留正气在乾坤。
其二
不堪百折播孤臣,一望苍茫九死身。
独挽龙髯空问鼎,姑留螳臂强当轮。
谋同曹社非无鬼,哭向秦廷那有人!
可是红羊刚换劫,黄云白草未曾春?
三百多年过去了,对于南明仁人志士,知道他们事迹的人很少,反而如李香君、顾横波、柳如是等人,都比夏完淳、张煌言、张名振有名,因为她们是《桃花扇》等剧目的艳丽主角。香艳秦淮,妓女红衫,撩动世人遐思心肠。至于张煌言们,从未看见哪出戏或哪部电视剧中出现过他的身影。
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波谲云诡、地动山摇的大动荡时期,自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至1664年(康熙三年)的四十六年间,有名有姓背明降清的“贰臣”有一百三十六人,但死于抗清殉明的忠臣孝子,却多达三千七百八十七人。这个数字不是明末遗民杜撰的,而是乾隆年间编撰的《胜朝殉节诸臣录》中的官方统计数字。
中华忠烈,真是不绝如缕。所有这些人,或为封疆大吏,或为布衣文士,国难之时,他们皆临危不惧,挺身赴难,百折不挠,杀身成仁。他们的人生抉择,让后人更坚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信仰。
精神的伟大,超越了苟且的生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