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后,人格还能改变吗?
人格理论告诉我们,人格的形成,始于婴儿止于于青春期。精神分析理论的“童年决定论”,和俗话的“三岁知老”也都支持说,人格定格在人的早期。 那是否就说明,成年后人格就不能改变呢?
注意,理论研究或理论上是说,人格形成于童年,并没说成年后人格不能改变。 但,为何还有“江山易移,秉性难改”之说?同样注意,这一说法,强调的是难改,而非不能改。
显然笔者所持的观点是,成人之后,人格是能改变的。更客观点讲,成人之后,人格可能有变,也可能变不了。也即是,人格的变与不变,是有前提条件的。
改变,源自变的动机 。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不断变化,都始于需求。而在人所有变化的需求中,对改变人格的需求,发生迟缓,往往在青春期,也就是到了成年之后,才产生改变的意愿。原因很简单:青春期的人,才更有自主意识;但这同时,也存在了“江山易移,秉性不改“的难度,原因同样简单:人格已趋于稳定的年龄。
事实上,成人之后,发生人格改变是可能的(为更好理解,说人格改变,不如说自我改变)。例子,某女孩,25岁,大学毕业后待业了两年,目前在一国企做高管。但谁知道,在她已成人的6年间,经历了自我的凤凰涅槃。于她的认知里,从小到大除了成绩好以外,一无是处,尤其自卑自己:其貌不扬,体型肥胖;不满意自己的性格:太内向、胆怯、孤僻等等。读大三时,因喜欢上某男生,强烈的想改变自己,在爱清的推动下,她两个月内减掉体重20公斤,外形变美又给自我心境增添色彩,变得格外开朗、健谈。可好景不长,临毕业时,男友突然提出分手,后来得知男友早有新欢,她感觉毫无理由的被背叛,一度陷入失恋的深渊。情感挫败,将她整个的自我打回了原型,甚至变得更加自卑、孤僻。不久,因抑郁症住院了半年。好在,她没有放弃自己,坚持了吃药,坚持锻炼,之后又坚持去工作...开始从抑郁中慢慢走出来。她说,自高二始就很想改变自己,却一直未果;那次感情受伤,虽将自己好不容易的改变给予了摧毁,但在艰难的抑郁期间,也谋生了一个愿望,并发誓;一定要变得漂亮、变得优秀,一定要让某某后悔他的做法!女孩,在这一动力下,逐渐改变着自己,也逐渐成为了她现在——放下了怨恨,变得稳定、豁达的自己。
需承认,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可现实中也多的是这种人:过去是一点都不起眼,长大后却是了不起,完全变了个人!这些事实本身道出,一个人要实现自我改变,必具有两大基本前提,或条件:1)当事者有强烈的改变动机,虽然这个动机,很大可能是来自外部环境;2)有对自我改变持之以恒的付出。
人这一生,无论是谁,也无论他的命终结于哪个年龄,其人格都在变化之中,只不过有些人的变化显著,有些人的变化些微,有些人在某方面有颠覆性改变,有些在某方面有一定的改变。总之,变是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