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共读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彼得·蒂尔的《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
我们可以从他的书——《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中找到答案。
彼得·蒂尔从自身的创业历程与心得出发,结合哲学、历史、经济等多元领域,提出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我们去识别那些不切实际的大众观点,看到隐藏在观点背后的反主流事实。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0到1》既不是成功学,也不是创业指导手册,而是一本关于创造和走向未来的书,一本思维运动的书。
可以说,它对于我们传统认识上“1到n”的创业模式——将别人做的好的直接复制过来,加以改进,在竞争的洪流中拼尽全力——提出了强有力的质疑。
1、主流的,不一定都是对的(第1章至第2章);
2、在竞争中取胜的最好方式是避开竞争(第三章至第五章);
3、成功,就是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第六章至第八章);
4、最好的初创企业都做到了这四点(第九章至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5、人类与机器,注定相伴而行(第十二章);
6、让初创企业脱颖而出的七大要素(第十三章)。
《从0到1》的第一部分:何谓反主流。
彼得·蒂尔看来,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也就是说,相对全球化,科技更有影响力。
“从1到n”模式盛行的今天,真正的赢家还是那个“从0到1”的创新者。
主导商业思想:
循序渐进。
保持精简和灵活性。
在改进中竞争。
这些法则的对立面可能更正确:
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大胆尝试胜于平庸保守。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彼得蒂尔说得好:“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从0到1》的第二部分:竞争与垄断。
企业成功的原因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是靠解决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企业失败的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相反,它们是使社会更美好的推动力。
无论企业怎么伪装,它若是想要从每日的生存竞赛中解脱出来,唯一的方法就是获取垄断利润。
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
由此可见,彼得·蒂尔提出的这些看似颠覆性十足的观点,不仅适用于他自己,也适用于其他人。难怪《创业家》杂志社创始人牛文文夸赞这本书道:“这是一本把普通人变成创业者的进化指南。”
《从0到1》的第三部分:成功。
创业想法来得快,去得也快。好不容易付诸实践了吧,咬咬牙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精力,却迟迟不见回报。
彼得·蒂尔的这个观点:要做,就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幂次法则,也叫80-20法则。
彼得·蒂尔认为,幂次法则是普遍存在的,它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把精力专注在最有价值的20%上,创造出80%的收益。
一个创业者,若想要取得创业的阶段性胜利,不仅要有勇气去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还要摈除杂念,专心地将一两项技术做到极致,至少在某些方面要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
《从0到1》的第四部分:蒂尔定律。
—“基础没有打好的初创企业是无法挽救的。
怎样才算打好基础呢?彼得·蒂尔认为重点就在于这四个方面:
选择对的合伙人和员工;
打造帮派文化;
重视销售和销售的幂次法则;
创始人本身。
建立有效的销售渠道。
如何销售产品,彼得·蒂尔在书中提到四条销售模式:复杂销售、人员销售、市场营销和广告以及病毒式营销。
对于企业来说,创始人的特立独行是好事,需要给予更大的容忍;而对创始人自己来说,不要沉醉于自己的声望和他人对自己的追捧,小心行事为上策。
《从0到1》的第五部分:人类和机器。
人们与其陷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不如把握好当下。因为,“未来几十年,最具价值的产业还是由创业家建立,他们发展计算机是增强人类的能力,而不是淘汰人类。
“计算机是工具,而不是竞争对手”。
人类与计算机的互补不仅仅是宏观事实,而且是创立伟大事业的途径。
我们在计算机使用上的创新,不仅能够帮助人类做好已有工作,还能帮助人类做到之前不可想象的事情。
《从0到1》的最后一部分:回顾与总结。
即让初创企业脱颖而出的七大要素:
工程问题:你的技术具有突破性,而不仅仅是稍有改进吗?
时机问题:现在开创事业,时机合适吗?
垄断问题:开创之初,是在一个小市场抢占大份额吗?
人员问题:你有合适的团队吗?
销售问题:除了创造产品,你有没有办法销售产品?
持久问题:未来10年或20年,你能保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吗?
秘密问题:你有没有找到一个其他人没有发现的独特机会?
但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好好解决上面提及的七个问题,即工程问题、时机问题、垄断问题、人员问题、销售问题、持久问题和秘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