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一般的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并拓展至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新技术社会学为代表的建构论的“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和“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但在基础主义看来,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活动的目标以及科学家的行为的解释充斥着对理性的解构和真理的消解,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意味,并在 20 世纪 90 年代爆发的“科学大战”中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弹。实际上,在科学大战前后,科学哲学等领域已经透过对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关照进行了自我调整。其基本精神是超越“理论优位”的研究传统,强调回到培根,回归科学作为实验科学和实验室科学的本义,凸显科学与技术在物质性层面的整合。由此出现了以实验哲学为代表的新经验主义。同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异质性概念——技术化科学(technoscience)的明确提出,使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开始融合为科学与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近十多年来,在此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整合性转向:首先是 SSK 的实验室研究与实验哲学整合,将研究视角从作为知识的科学(science-as-knowledge)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science-as-practice),走向凸显科学的技术与社会文化实践的“后 SSK”;其次是基于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如工具实在论)与后 SSK 等科学与技术研究整合,进一步走出理论偏向(theory-bi-ased),关注物质性(materiality)对于我们在世活动的深刻影响,开启了对“技术化科学”的研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