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在露台上晒着太阳看书。
当春日和煦的阳光斜穿过土灰色的铁栏杆,在表面粗糙的防腐木地板上投下有规则的几何图形时,我仿佛看到了时间在快速移动着脚步,很快离就会我们而去,回到漆黑的夜晚。
是不是应当到草木茂盛的地方走走,不能把阳光困在铁栏杆囚起的局限中呢?
我们决定去郊外的河畔公园漫步,呼吸春天独有的绿色空气。
浅黄色的阳光漫过车窗流泻进来。女儿似乎后悔答应到户外活动,想象着宅家里听音乐、吃零食、看电视的光景,无精打采地躺在座椅上不说话。
本性于人是分开的,人才拥有自由以超越本能的力量,可当这力量抵御不过自然的冲动时,人就会把自由选择的能力交给感官欲望。
当人眈于某种享乐时,就交出自由选择的能力了。如荆棘鸟只能在被设计好的自然秩序里不停地飞翔,无处可栖,看似轰烈、热闹,实则被囚禁于动物的本能反应里。
美好生活,需要的不是本能里写好的步骤,而是超越本能的自由。
为活跃女儿的情绪,我问了她一个问题:太阳光到地球需要多长时间?女儿上手机查了会儿,肯定地回答: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一亿五千万公里,光的速度大约为每秒30万公里,太阳光从太阳表面射出后大约需要8分20秒才能到达地球。
我调侃说,阳光照到我们身上,给我们光与热后,它们就消失了,但它们依然前赴后继,从那么遥远的地方赶来,你身上每一缕阳光都是穿越浩瀚太空而来的,不觉得阳光为了来看你,是多么不容易吗?
简单平常的事物,赋予它抽象意义时,感觉就包涵着哲学意味的某种奥秘。
女儿笑了,笑得阳光灿烂。孩子是不是就这么哄着长大起来的呢?
公园在宽阔的河谷上,延着河道走向,延绵到远处墨绿色的蜜柚山丘下。公园里植满种类各异的树木。那些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的,是从山里移植过来的。在南方,一节树枝插土都会成林的土壤环境里,没几年就蓊郁成葱葱了。
阳光斜斜地穿过树桠,投下一缕一缕的光线,在浅绿色的草地上涂抹斑斑团团的光点,宛如法国印象画派一般,把光线与色彩分解成无数个视觉符号,有序排列在画布里,供人们随意组合想象。人们会用光的语言,解读阳光带给人类的温暖,及温暖背后的意图。
女儿似乎被那些光线、色彩吸引了,她说她想独自穿过林间草地,到另一边看看逆光里的树影。我知道那只是她的借口,她想要独立的时空,去观察这个有光有影有色的婆娑世界。
动植物都需要足够的空间,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水分、阳光和空气,而人除了需要这些,还需要心灵的空间,去盛放思想、感情、哭乐,及不时冒出来的各种心事。
距离,不一定就是疏离。如太阳之于地球、烛火之于眼睛,是生命间、事物间更深刻的互相观照。
阳光,寂寞的地照耀在杳无人迹的公园的各个角落,带来无限的光与热,让万事万物在光与热里实现生命能量的转换。
所谓的不离不弃,也许只有太阳对地球吧?
我独自走到河边,面前是静静流过的一湾河水。翻开刚才露台上没读完的书,书页上的文字,如漫山遍野的野花,盛开在暖阳下……
——记于春日暖阳下的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