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有无之间,众妙之门

有无之间,众妙之门

作者: 徐徐而来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07:08 被阅读53次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不是么,万物起源于空,圣经上也描述了神创造万物之初的状态,“起初,一片混沌虚空”,空是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和无,有源自于无,同源不同名,这与佛法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异曲同工。

    佛法讲无,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是天地的源头,万物萌生之前的状态。智慧应是如此,人类智慧萌生于空,“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此处的空相不是绝对的空,是萌生万物的空相,故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从空中可以体察万物的奥妙,因为这是萌发一切的核心,可谓净空生妙有就是如此。

    那又怎样理解有?有是万物的状态,如日月星辰,所有众生都处在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有的状态,人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认识客观世界,认识有,从而得出种种表面性结论,但离事物的本质尚存差距,差在哪里?差在瞬息万变的事物的任何一种状态都代表不了它的根本属性,故,老子曰“常有,欲以观其徼”,凭有我们可以查看事物发展的端倪。也就是说,发展的规律、运行的趋势是从有中可以得出的,但事物的本质只能从空中去体察。,易经坤卦的履霜坚冰,就是从有观其徼的经典阐述。

      我们的头脑意识或者躯体等假我是有,头脑意识的源头,链接生命能量的源头的神性所在也就是真我,我们也同样拥有,也许是以能量的方式运行着,或许这就是无。所以我们认识世界用头脑,认清世界却要凭空相,也就是无。

    老子曰,“有无相生”,我们用头脑学习知识,我们同样要用头脑学习如何摒弃头脑链接到智慧,如同我们凭借眼耳鼻舌身意看见了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这是以有见有,看的是镜花水月,但这也是生命的必然阶段,芸芸众生多少生命在此阶段迷失,因为短暂有限的生命和意识无法认识无穷极的世界,所以当我们千山万水走过后,千帆过尽皆不是,蓦然回首,从自身的空相中去寻找那寂寂恒定的无我,这是我们生命头脑意识出发的地方,这是以无见无,如果用圆表述生命的轨迹,起点就是终点,这也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地。有与无,如此平易,却是生命终极问题,穷此一生难以澄澈的境界,可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无之间,众妙之门

相关文章

  • 有无之间,众妙之门

    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可不是么,万物起源于空,圣经上也描...

  • “我们老百姓每天离不开的语言”―《道德经》成语

    成语 玄之又玄 解释: 形容非常奥妙,不易理解。 出自: 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成语 有无...

  • 众妙之门

    透漏一个小秘密,我们的嘴巴妙不可言,可以吃遍世间美味,多好啊,各种体会!吃什么,身体就会有什么样的感知。 ...

  • 众妙之门

    获得幸福、快乐、成功的不二法门!框一一众妙之门 世间万物都存在于自然规律所设计的框架内, 每一个人都活在意识形态所...

  • 众妙之门

    众中三成虎, 妙内千万武。 知足可常乐, 闷中千百忧。

  • 众妙之门

    我是石泉,入跃迁社的第十九篇随笔。记录思想,见证成长。 我是个听劝的人,老崔劝我学玄学,说符合我的气质...

  • 众妙之门

    《道德经》开篇第一章云: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的这句话讳莫如深!其实能否把这本经典读得下去,甚至有所收获...

  • 众妙之门

    1.那些战友 朋友给我电话,说是刚看了《我的前半生》,很想像罗子君一样、好好奋斗后半生。我激情昂扬陪着她电话里天马...

  • 众妙之门

    不可求,但可行,求无路,行有程,问无究,行却有路,渺小之处但有可行,宏观之外亦有行,而此间无汝辈行路,你特么都没走...

  • 众妙之门

    旧年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新年如无心之柳悄然生长。回首过去,只有零星的深刻,其余就像酒肆过后,吐掉的记忆。时间流逝之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无之间,众妙之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p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