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篇题为《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的报道让唐尚珺(jùn)进入了我的视野。自从我参加完高考后,几乎不再关注高考,每年大家都要为高考的莘莘学子祈福,转发这转发那的,搞得比学子本身还要忙碌和亢奋。我也不知道意义何在,难道因为我们的默祷,这些学生就能有如神助金榜题名了?无知的我在此之前并不认识唐尚珺。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081/4873bfbcacdf2b67.png)
唐尚珺再次回归大众视野,得益于2018年的纪录片《高十》,这部短片的导演是唐尚珺的初中同学何汉立。按照导演何汉立“最近《高十》在爱奇艺和腾讯上线播出后,几个月内全网点击量将近一亿,光腾讯网站就有近五千万播放量,贴吧评论更是几万条。”的说法,这部短片当年就可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之后可能就寂寂无名了。当前的高考制度、社会现实,或者好事者的执念(当年的主角是否还在一如既往复读呢?),毫不费力地再次把唐尚珺推到了我们的眼前。现在三年多已经过去了,不知道唐尚珺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之路了吗?
2021年,唐尚珺33岁了,第13次参加高考,他考了591分——距离清华录取分数线还差90来分,但被广西大学土木专业录取。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呢?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考了372分。那一年也正是我第一次参加高考。唐尚珺觉得高中挥霍了青春,对不住家人,选择了复读。我考得也不理想,只能走个三本,同样选择了复读。2010年,他考了405,也不是很满意,依然选择了复读,不过家人的意思是“不好也要去读了,都让你复读了一年”,所以他选择了隐瞒复读的歧路。我2010年虽然只考了个普通二本,但还是选择去上大学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过得也许不如很多人,但也总算按照正常的节奏,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大多数人也不正是如此吗?
之后唐尚珺接连参加高考。2011年,考了475分;2012年,505分; 2013年,他终于过一本了——537分;2014年,573分,西南政法大学,没去;2015年,587分,被吉林大学录取,没有去;2016年,625分,他报了中国政法大学,选了分较低的工商管理专业,当然最终还是没去。他觉得,可以告诉家人了。可是,他父亲却被查出肺癌晚期。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该是天下至大的伤悲了吧?当然父母并没有责怪唐尚珺,为人父母者,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有出息,有出息于他们而言就是孩子考入名校,进大城市工作生活,告别农村。我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子,我太能理解父母辈对于孩子的殷切期望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081/cacf38bba9c9c464.jpg)
何汉立说:“只有经历了生活底层的人才会知道,这个社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我们不是富二代,没有坑爹的资本,唯有靠自己努力改写自己的前途命运。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代是非常辛苦的,房贷、车贷、生活费、养孩费、养老费、教育费,都靠我们自己,父母帮不上一分钱,我本身就是这种状态,80后活得真他妈压力山大。所以,在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种内心动荡精神空虚的躁动时代,能花十年去做一件事情,行为本身就是令人敬佩的!执着这种品质,中国人不能丢失啊。”导演拍摄这部短片,自然知道唐尚珺追求的是什么——改命,某种程度上他也肯定被唐尚珺的坚持不懈打动了。无法否认的是,从农村一路读书,考取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最终在城市扎根,这一路跌跌撞撞,颇多不易。当年我上高中,有本书很火,叫做《知识改变命运》,至今我仍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魅力,只不过在阶层越来越固化的今天,狭义的通过考取大学改变命运的方式变得越来越艰难。去年张锡峰豪言:“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了城市的白菜。”大概大家都想着要“包围城市”去吧?唐尚珺的潜意识里自然也是渴望更好的,没人否认这种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冲动和愿景。可是,不论是唐尚珺自己也好,还是他父母的期望也好,注定成为某种枷锁、桎梏。唐尚珺就陷入了周进、范进式的怪圈,学到老,考到老,只为金榜题名、一朝天下闻(当然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他已经属于出名人物了)。于是他就像不断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一样,十几年如一日重复着在我们看来单调乏味、对他自身而言却意义非凡的刷题、考试工作。考上名校固然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可是潦倒不如意的人也不少吧?考上了清华,那么他对于自己的专业,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又有多少良好的规划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081/47c7bced6f815aaf.png)
唐尚珺说,“我只是在追求某些东西,并不是要逃避,比如说害怕出来工作,走向社会。(考清华)这个事情不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就是你花个五六年,不可以的话,基本就定型了……”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自由,不过太过于执念,显然就是魔怔了,这也不值得点赞。有时候人就是偏执地转不过来那个弯,转过来了,一切也就柳暗花明了。人生当然不允许假设,已经翻过去的人生纵使后悔也无济于事了。还好,唐尚珺没有和社会脱节了。他每年暑假会做家教;空的时候帮何汉立做摄像助理;他还送过外卖;也研究炒股、基金,挣了几万。其实,每条道路都是延伸向四面八方的,唐尚珺如果凭着考试这种韧劲,或许更有所作为也不是不可能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2081/7f56394d0f288ada.png)
我复读的时候,听闻过学校里有复读了四五年的学生,不过我没接触过。现在出来社会工作后,我才发现还好没有痴迷于复读无法自拔,不然浪费了人生中多少的机会,错过了人生中多么有意义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是唐尚珺的缩影,在各自所处的围城中挣扎。可是,像唐尚珺这样“为奴十二年”的生活意义何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