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段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吧
“人有时候要敢教日月换新天,有时候也要愿赌服输。”孙宏斌说。
“我和老贾,第一次用的词就是‘契合’,有共同的价值观,觉得特别亲、特别近。10年以后,这个公司肯定挺好的。经过短暂的时间,有像兄弟一样的感情,也是一种化学反应。”在与贾跃亭共同出席的第一场发布会上,孙宏斌说道。
首先,什么是赌?
百度百科上说得很简单,以财物作注来争输赢!争输赢的前提是什么?这层意思孙宏斌就讲得非常清楚:契合,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像兄弟一样的感情。
所谓三观不同,不必强融,也是这个道理,不然就变成我们大保健乔杉说的那样成“塑料花兄弟”。什么是财物呢?橡皮老哥我也不摘抄百度百科了,直接解释吧,也就是货币和物资,也就是经济领域。这方面我党可是能人辈出,比方如毛泽民、薛暮桥、陈云等。
很多人都觉得我党打仗哪是一对一的好,不说其它的,轻步兵战术那是举世首屈一指,但大多数人不清楚的是,从我党建立根据地开始,其发行的货币从来都没有将什么金银外汇作为基础,而是将物质储备作为基础,这种粮本位的货币不仅击败了金银外汇本位的国民党货币,而且在金融战争中干掉了所有貌似强大的对手。比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就佩服得五体投地,曾言“谁能解释中国在建国初期治理通货膨胀的成就,就足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再回到孙大神与贾公子的项目,项目人尽皆知,错也好对也好,当事人很明白,俗话说得好:小孩子才论对错,大人只讲利益。
一个项目,一是创始人的心胸与格局,一个是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打造对团队要求很高)——前者与初心在一条分枝上,后者呢?与趋势周期的要求基本一致——早了你就牺牲了,晚了就没你汤喝了!
就象中南传媒战略投资部部长梁威说:需求在哪里?需求有多大?需求如何转换成购买?
这点十分认同,所有项目你也可以对照上述三个问题多问下自己!
但怀疑的是,他预言“按需出版或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使这个行业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可能。尽管很难断言,按需出版就是出版业唯一的未来,但它的确为让出版商、作者和读者头疼的问题,提供了多种可能和解决方案.
站在价值角度,所有物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即生产过程中各个参与者对产品形成的所有权/分配权,分配原则即交换原则!价值就是对产品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创造价值,就是取得对产品的所有权和分配权!对应到出版的标的物-书籍,除了书籍本身的使用价值外,只有流通和交换才能产生价值,比方如房子,书籍也一样,读者、作者、出版商如果置于金本位的角度,理论上是可以产生价值,但书籍本身不是锚定物,也无法做到象其它物品一样做到按需生产,读者、作者、出版商三方都没有立于任何一方的高位谈分配权,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他的这篇文章发表于201208期的《出版广角》,题目就是《新解“按需”与“出版”——按需出版的发展要攻克需求与技术瓶颈》——这个标题就很有行业风格,普通人很容易就被带歪了节奏。
说起来他还是我大湖南大公司的,现在橡皮老哥我来评论好像很不厚道。其实,橡皮老哥我的本意是对事不对人,我个人也是梁威的粉丝,他的新浪微博对我影响很大。
摘抄这段言论橡皮老哥我只是想讲一个观点——即使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取得非常高的成就,他对于其他领域同样是无知的——说实话,梁部长这番言论对于按需出版的理解与普通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更多的站在技术和行业层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