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六年出生的农村人,那时读书没有学前班更没有幼儿园。大家也别不信,我再过后两届才有学前班,幼儿园那是城里的东西!
你要是能看懂此文,那就说明你老了!记得那时候,每个村有一所小学,说是小学那也就是一间教室,大点的村有个两间吧!当然都是瓦房,不会是楼房的教室了,毕竟那时候农村是没有楼房的!据说这些教室是村里凑钱建的。
而一二年级是在村里上的学,主要是年纪小还需要各种照顾吧!毕竟那时是没有公交车接送的。
三年级后则是要到隔壁村的村委完小读。对的,那时候还叫完小。比如,三五村委,那这个村委学校就叫“三五完小”,嗯,现在都改成“三五小学”,“完小”这个词就成了过去词,当然这词没有“公社”具有历史意义,也没有“公社”久远,所以它只能是过去名词,不是历史名词。
每个村委下面管理个六至九个自然村,自然的,这几个村的小孩,三年级至六年级就要到村委“完小”就读。
这就是那时候读书的基本硬条件,那时也是九年义务教育了,可也还是有的伙伴读不起书的!
免学费可学杂各种费用也是负担不起的!九几年的农村,收入低不说,小孩多,温饱都还有问题!那时可还有农业税要缴纳,可不像现在还有补助。
记得那时读书学校还有留级的做法,有的同学一留级那就有可能是两兄弟或兄妹一起上同一年级咯!再留一级那下面的弟或妹就赶超喽!我有一兄弟就是这样!四年级就读了好几年,我跟这两兄妹都是同学。
要是两小孩同时上初中,那负担就更重了。毕竟那时候上初中是要到乡里读的,是要住校的!两人的学杂、住宿费不说,每一周的生活费就是一大负担。额,那时候米还是自己从家里带去学校的。
那有的家庭实在是负担不起,可不上学也不行,毕竟要改变命运就得上学也只能是上学了。大家也别不信,还真是这样!而且这种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一个人辍学一个人继续读书。那谁让位呢?普遍有两种准则,一是谁读书成绩好的谁继续升读初中,没得商量,谁让你成绩不好呢!第二种,重男轻女,女的让男读,这种思想在那时很正常。也没得商量,家长式分配。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像我爸,把两人强制隔开三个年级。本来我读一年级我哥读二年级,那不行,给两兄弟一前一后上初中那也负担不起,因此就有了我一年级先读一学期就得回来放牛一年,也就是等我哥读三年级的第二学期时我也上一年级的第二学期。你看,这就隔开两个年级了。
那我读二年级第一学期后又再停学一年,就这样我们哥俩就隔开三年喽!就这样我家就没有两兄弟同时上初中的情况了。
那实际算起来我是九岁才算上的学,以那时来说也不算什么,很多人都是这年纪才上的学。当然这种操作只能在一二年级可行,毕竟那是村里的小学,影响没那么大。
说起来,对于这事我爸也是沾沾自喜,他可是觉得这是他智慧的体现。小时候我很是讨厌,凭什么啊?人家去上学我得去放牛,毕竟自己的有的同学都上初中了,自己还得老爸管着!却不曾想这是父亲对负担的另一种“乐观”承受和无奈。
嗯,再后面我和我弟就不用这样“计算”了!那是生活慢慢变好的原因!
这几年随着国家发展,而我们年纪也慢慢增长,对于每天每年的更新,也让我们逐渐遗忘了一些“历史名词”。
网友评论